作者: 胥会云
“十四五”时期,临港新片区住房用地供应720公顷,较“十三五”增加约220%。预计新增供应各类住房1600万平方米、约20万套。
近期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将显著增加住房供应总量,保障性住房确保供应,商品住房供应大幅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稳中有升。同时,商品房、租赁房、动迁安置房的比例基本稳定在6:3:1,并根据实际人口导入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住房空间布局
截至2020年底,新片区现状城镇住房用地约9平方公里,城镇住房建筑规模约1189万平方米,套数约11.7万套(不含租赁公房和老私房)。其中,商品住房建筑总量约790万平方米,套数约8.2万套。2020年,新片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约32.5平方米,中小套型约占住房套数总量的60%。
在住房供应的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住房规划与轨道交通、就业岗位分布、公共设施配套联动发展,引导人口和住房合理分布。鼓励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社区开发模式,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优先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十四五”期间,优先保障先行启动区域(119.5平方公里)住房规划建设,同时统筹发展规划范围内其他区域。
在滴水湖核心片区,重点发展顶尖科学家社区、105社区TOD开发、105社区护城环路北侧区域等;在先进智造片区,重点发展泥城社区(包括重装备区公租房),结合产业支撑、人口规模、设施配套和住房水平等因素,合理把握住宅用地供应时序和节奏;在综合产业片区,重点发展两港快线综合区域TOD开发、东海农场转型升级,依托两港快线综合区枢纽站,完善住宅配套,着重考虑发展租赁住房;在新兴产业片区,重点发展书院、万祥社区,妥善处理农民动迁安置问题,依托地铁枢纽站点,重点建设周边居住区域。
目前,根据行政划分及产业发展等客观条件,形成了多点集聚的居住组团格局雏形;南部产业区发展先行,产城融合初步形成。从住房用地变化来看,先进智造片区近年来增量明显,滴水湖片区、新兴产业片区和综合产业片区也在同步增长。
落实“房住不炒”
《规划》提出,临港将建立住房与土地、金融联动机制,加强住宅用地管理,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同时,建立完善房地联动机制,并探索建立新建商品住房预(销)售价格与区域生产总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挂钩的增长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核价机制,提高精准调控的能力和水平,稳定市场对房价的预期。
目前,新片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先租后售公租房、征收安置住房)和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但是从供给上看,住房供应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租赁住房的有效供给不足。
《规划》提出,要加大对人才的住房保障力度,多层次、多品种、多渠道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住有所居的需求,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根据《规划》,临港新片区将建立从一套房、一间房到一张床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其中,针对高端人才、国际化人才及新片区常住人口等,通过市场化手段,建设质量上乘、交通便利、环境品质较好的国际社区及精品住宅社区,解决、改善“一套房”需求;针对创新型人才,以刚毕业高学历人才为主,提供以租赁住房(公租房)、先租后售住房为主、多种补偿手段综合的住房保障措施,保障“一套房”或“一间房”需求;针对低收入人群,以公共服务类行业一线职工群体为主,通过公租房拆套合租、宿舍型房源筹集、企业建设“蓝领公寓”等多渠道措施,提供一定的紧凑型租赁房源,保障“一张床”需求。
(责任编辑:董云龙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