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地铁有标准了!首批10项“上海标准”发布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12月24日,首批10项“上海标准”发布,覆盖金融服务、民生服务、集成电路、新材料、重大装备等多个领域,涉及监护型救护车标准、全自动运行地铁标准等。

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是《上海市标准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创设性规定。《条例》明确,上海市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上海市制定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经自愿申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符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要求的,可以在标准文本上使用“上海标准”标识。目前,已有5699家企业,27789项企业标准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平台上进行了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500余项;地方标准926项。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介绍,首批10项“上海标准”充分体现先进性、创新性、引领性。按照培育一批、成熟一批、评价一批的原则,2020年4月 “上海标准”评价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经自愿申请、第三方机构专业技术评价、社会公示、“上海标准”评价委员会综合评定,最终确定10个标准项目为“上海标准”,涵盖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上海标准”评价关注标准先进性、创新性,关注标准实施成效,首批10项“上海标准”,充分体现了标准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技术创新以及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王东介绍说,闪烁晶体标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用锗酸铋闪烁晶体》),基于完全自主研发技术而制定,标准规定的锗酸铋晶体关键技术指标为国际领先水平,根据该标准制备的产品主要用于高端医疗装备,长期供货于美国GE医疗公司及国内龙头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85%以上,有力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金”标准(《金锭》),是“上海金”集中定价交易机制的信用基础,目前全球多家知名大型黄金企业均采用该标准生产金锭,并实现了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质量互认,“标准为提升‘上海金’在国际黄金市场的定价权提供了支撑,有力助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指出。

此外,还有监护型救护车标准(《监护型救护车配置规范》),是全国院前急救领域第一份地方标准,标准制定实施后,实现了院前院内急救的紧密衔接,120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近5分钟,心肺复苏成功案例增加103%,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全自动运行地铁标准(《上海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要求》),基于国内首条大运量全自动运行线路上海地铁10号线建设运营实践而制定,充分体现了上海城市智慧建设水平和精细化管理能级,依托该标准,上海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广泛输出于全国各地,引领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的发展进程。

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是发挥标准拉高线和引领性作用,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举措。据介绍,“上海标准”标识制度实施,引入第三方评价,对标国际先进,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构建有政府层面“上海标准”标识推进工作小组+社会层面上海标准评价委员会和第三方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成的工作体系,将“上海标准”打造成高水平的标准品牌。

其中标准先进性专业技术意见,由第三方专业技术评价机构提出。“上海标准”标识制度实施过程中,同时重视评价前的培育发动和评价后的宣传推广,以整体提升上海标准化能力水平,加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高地建设进程,有力支撑上海“四大品牌”“五个中心”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陈学军表示,“上海标准”标识制度实施的目标,是把“上海标准”作为高水平的标准品牌来打造,比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要求,形成一批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引领示范作用明显的标准集群,让“上海标准”成为高水平标准的代名词,“上海标准”专用标志成为高水平标准的特有符号,不断提升“上海标准”国际影响力。

上海市副市长陈通指出,下一步,在推进“上海标准”标识制度过程中,将持续指导优化评价流程,完善制度体系,保证评价过程科学性、规范性,合力打造“上海标准”金字招牌,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关注民生领域,解决民生“痛点,”。同时,持续开展“上海标准”培育工作,逐步扩大“上海标准”集群,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参与上海市标准化工作,将产业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不断提升“上海标准”国际影响力,增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