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房产干货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
知识改变命运,努力造就未来。
这样略有年代感的标语,曾经是60、70后,奉为圭臬的人生感悟。
但是当你拿着这句话,去教育90、00后,他们可能会告诉你,鸡汤虽好,喝多了伤身。
摆在当代年轻人面前的,是越来越幻灭的现实。
学历正在加速贬值,曾经师长家人教育的努力之道,在今天换来的是越来越内卷的职场。燃烧完青春,终日在格子间奉献脑汁,得到的唯一福报可能就是猝死。
一线房价再度高涨,工资赶不上楼市涨幅,现实的冰雨冷冷的拍在这一代年轻人的脸上,没有家底,想要赶上一线这趟列车,越来越难。
父母眼中高楼里忙碌的天之骄子,在资本眼里,不过是用命换钱的底层人民,拼多多的傲慢,让年轻人加速反省,拼搏与人生的意义。
种种串在一起,趋势愈发明晰:一线早已成为有产者的游戏,无产年轻人奋斗的难度越来越高。
这样的趋势下,无产年轻人难免会回流,未来强二线的赢面很大,这将是未来城市格局最具想象空间的力量。
学历正在加速贬值,越是一线,卷的越是厉害。
曾经本科学历就足够金贵,逐渐变为研究生,再后来还需要博士学历。除此之外,越来越丰富的学历评价指标开始涌现,第一学历是否为985,是否有海龟留学背景,专业是否一致对口等等……
越是一线,学历竞争越是白热化,同样的职位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当街道办开始出现北大清华研究生时,当小学教师开始出现博士时,不禁让人深思,这个时代究竟怎么了?
但大学还在不停扩招,研究生报考人数还在持续攀升。根据《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研究生计划招生111.4万人,在2015年时,这一数字还仅仅只有57万。
高学历人才数量在不断增多,但产业升级并没有跟上,社会产生高薪职位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年轻人学历增长的速度。去年在疫情的加持之下,反而大批企业倒下,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就减少了40多万家企业。
高薪职位有限,高学历人才泛滥,摆在年轻人面前的,是内卷越来越严重的职场之路。
这就是职场内卷,当集体前进一步,就等于所有人原地踏步。
获得学历的成本在不断提高,但获得薪资的收益不大,这就是学历贬值。
奋斗与努力的收益在不断下降。三千一个月的农民工不好找,但三千一个月的大学生一找一大堆。社会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培育大学生,个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去获得学历与技能。但高学历的过剩,精细化的竞争导致收益越来越低。
内卷化的竞争,不断向下挤压,普通年轻人在一线获得高薪工作的难度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高房价,使得好工作姿态越来越傲慢。
什么样的工作算好工作?一定是能够支撑起体面生活的工作,房子绝对是必需品。为了能够买的起房子,留在城市,年轻人会拼命的往好工作去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不错的薪水,保证自己买的起房子。
因此,房价每涨一轮,年轻人对薪酬的预期也会猛涨,好工作的标准又将再次提高。
2008年,富士康在深圳绝对是不错的工作机会,应届毕业生可以获得三四千的工资,同时还能享受公司提供的免费宿舍。此时,富士康所在的深圳龙华,房子只需7k一平。好好工作,注意省钱,买房留在深圳并非难事。
但是如今,深圳的房价均价已经飙升至8.7w,龙华的房子已经接近10w每平,富士康工资却依旧只有几千。这样的情况,想要留在深圳,就需要寻找工资更高的公司,比如说互联网企业、金融行业,年轻人才能保证自己能够买得起房,留在深圳。
高房价加剧了人们对高薪职业的渴望,也助推了资本的猖獗。
为什么拼多多等大厂,即使被爆出反人类的300小时本份工作制度,还依旧有打工人前仆后继?
因为高薪职位实在紧缺,在市场上,有且只有这些大厂,能提供相对高薪的工作,年轻人想要在大城市留下来,看似有选择的权利,但实际上别无选择,只能被迫接受996、007的工作节奏。
因为他们知道,能够获得高薪职位已经不易,即使你不愿意,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生愿意,这就是资本的底气。
选择一线,更像是一个焦虑的循环,工作是第一道坎、买房是第二道坎,学历的贬值,使得努力的收益不断变低。房价的持续走高,高新岗位的有限,使得资本更加有恃无恐,高薪工作需要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选择就等于丧失生活空间。
一线的高房价与工作节奏,逐渐绑架了年轻人的未来与生活。
生存还是生活,这样的审慎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发现一线,其实并不适合他们。
95、00后的这一代,本就更加注重生活的体验。早已不像过去60、70后的一代,相信拼搏与奋斗的力量,看多了一夜暴富的拆迁户,听多了奋斗的毒鸡汤,当社会分配逐渐趋稳,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当下生活的舒适度。
今年四大一线城市,除了北京,又已猛涨一轮,再次让年轻人看到房价的残酷。与其在一线背负着几百万的房贷,住在老破小内,不如回到强二线城市,工资虽然少一些,但能获得更加体面与从容的生活,一线城市选择的回流人群也在增多。
与此同时,当猝死的新闻,不断刺激年轻人敏感的神经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退却,投入强二线的怀抱。
前几天,与朋友聊到家乡年轻人如今的去向,曾经大部分人往深圳跑,如今也有不少优秀的人才,被二线城市薪资留下。镇上年轻人,一个去了西安,汽车自动化方向,年薪15w左右;另一个华科研究生,去了武汉,学的是人工智能,年薪在25w左右。
城市已经在做出选择,年轻人也在做出选择。
我们都知道,年轻人的走向对于楼市意味着什么,未来一线确实还会因为产业实力,吸引更多有优秀的家底的年轻人与有产者,强者恒强。
但强二线城市依旧还有机会,那些能够提供一定工作机会的强二线城市,仍旧会吸引一批潜力人才。
这些可能就是未来强二线楼市的支撑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