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刘瀚琳)1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金焱处获悉,在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赁房分类兜底住房刚需的政策背景下,今年北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精准对接“三城一区”等区域租房需求,全面提升保障性租房配套,着眼提升区域人群生活品质,从“有的租”向“租得好”过渡。
金焱表示,过去我们的政策重点主要聚焦在产权型住房配套建设上,而不是对租赁型住房的配套,现在要解决要“租得好”的问题,这就提高了对产品的要求。其中,以“高精尖”产业布局为核心的“三城一区”便在重点规划之列。“比如,我们的国际人才社区工程,就是基于需求精准布局、建设的首批开工项目。项目建设就是按照国际人才定位,通过调研、推导他们的需求进行配套建设的。”
据了解,目前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增设了创新中心,调研用户需求进而规划社区场景。据统计,截至目前,创新中心系统内收纳了全市100余个社区数据,涵盖20余万人次反馈。“基于数据分析,我们会对用户需求重新复盘,一个社区场景设计可达200余个,我们会在后期具体筛选哪些需求可以满足,哪些需求无法满足。”
去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做好公租房保障,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
相较以往,此次会议将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发展重点,其中包括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金焱表示,保障性住房概念更加明晰后,将便于进一步推动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当政策性住房从政策层面得到明确后,现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产品与住房需求实现充分对接,这也是政策层面研究重点之一。”
不过,金焱也指出,在城市减量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增量仍是当下规划建设的难点。对于各区而言,其人口指标、建设指标和用地指标均是衡量其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需注重平衡,挖掘存量转化,年内仍需破题在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做增量。例如,如何顺利推进老式建筑、老平房院的申请腾退,这个过程复杂且相对艰难。”
1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清向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作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其中规定,禁止拆除、破坏各类保护对象和传统农舍区,尽可能保护应保;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传统农舍区的保护和有机更新,保护传统风貌,促进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可以转让、出租等。
金焱表示,“未来在政策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细节的完善。例如,对核心区的保护,我们提倡有机更新而非大拆大建,但未来政策端仍需要进一步予以明晰,将条例与政策逐渐转换成模式,实现可持续增量,进而保障老百姓(603883,股吧)的住房需求。”
(责任编辑:冉笑宇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