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张图还原A股IPO十年新高:筹资额榜首不止医药、半导体 仍有多省颗粒无收

  注册制改革让更多类型的企业得以在A股上市。数据显示,2020年依然是中小型IPO占据主力,超过三成的集资额来自10亿元以下的IPO,略高于去年同期。

  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之一,IPO(首次公开募股)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2020年成为A股IPO大年,IPO募资总额创10年新高。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2020年共有386家企业首发上市,合计募资4614亿元,相较2019年全年的25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同时也创下自2011年以来IPO募资金额的10年新高,仅次于2010年的4856亿元和2007年的4768亿元。

  注册制改革让更多类型的企业得以在A股上市。

  数据显示,2020年A股募资规模前十大IPO中,有4家为尚未盈利企业科创板上市,包括中芯国际、奇安信、康希诺、君实生物。其中中芯国际以532.30亿元的募资金额摘得2020年A股最大IPO桂冠。

  数据显示,2020年依然是中小型IPO占据主力,超过三成的集资额来自10亿元以下的IPO,略高于去年同期。

  东南沿海IPO募资家数、数额遥遥领先

  从地域上看,截至12月25日,2020年共有26个省级行政区在A股IPO上有所斩获。

  江苏和上海分别以60家和1175.42亿元位列IPO数量和筹资额首位。得益于中芯国际的上市,上海新股筹资额名列第一,北京仅次于上海位列第二。

  从数量和筹资额来看,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都遥遥领先,广西、内蒙古、甘肃、宁夏则是“颗粒无收”。

  中芯国际助推半导体行业募资额夺魁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资本货物,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位列2020年IPO募资额行业前列,总募资额均超过500亿元,其中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募资额高达802.75亿元。

  不过,总募资额和IPO数量的行业排位并不对应。

  IPO家数最多的行业是资本货物,共有214宗IPO,位居所有行业IPO家数第一,但其总募资额位居第二。

  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在2020年共有43宗IPO,但其募资额居首。这主要来自于中芯国际532亿超高募资额的推动。中芯国际也是今年最大的一宗IPO。

  创业板和科创板有望成为2021年IPO生力军

  今年10月,国务院提出“全面推行、分步实施证券发行注册制”。注册制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创业板的上市速度。

  安永12月21日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调研》报告显示,通过注册制发行的IPO项目已经超过审核制,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全年总量的53%和61%。A股市场展现出积极拥抱注册制的态势,注册制下的排队企业占A股全部排队上市企业的76%,新股发行通过率攀升至95%。科创板今年更超越主板,IPO数量和集资额在A股各板中均列第一。

  注册制落地后,新股发行采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化询价、定价、配售机制。新股发行进一步市场化,新股上市前五天不设涨跌幅限制。科创板与实施注册制后的创业板首日涨幅均超过100%。

  报告指出,科创板平均首日回报率升至187%的峰值,创业板亦升至158%,平均首日回报高于其他板块。

  注册制改革对IPO的影响也持续体现在后续排队上市的企业中。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A股尚有264家2020年通过审核的企业等待发行,其中处于注册制通道的企业共有210家,占近8成。

  分板块来看,拟登陆创业板的最多,有113家,随后是科创板97家、主板48家、中小企业板5家、三板一家。

  拟登陆上交所的有145家,拟登陆深交所的有118家。

  分地域来看,264家待发行企业中,仍然以东南沿海地区居多,广东省以55家的数量居首,其后是江苏省43家、浙江省40家、上海24家、山东省19家。北京以17家的数量位居第6位。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从券商个体角度来看,中信建投证券在首发承销项目上力压中信证券,领先于其他券商,以23.96亿元问鼎2020年首发承销与保荐收入排行榜。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分列第二、第三、第四位,首发承销与保荐收入分获23.54亿元、19.89亿元18.61亿元。(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