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量化投资正在国内迅速崛起。盛冠达资产董事长黄灿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明年通胀预期大概率兑现,量化CTA策略收益可能会超预期。尤其是在目前高频量化策略竞争白炽化的背景下,未来量化私募新增产品线预计会更多朝着低频交易的方向前进。
尤其看好量化CTA策略
“明年我最看好的还是CTA策略的产品线。”黄灿认为,宏观经济方面,明年通胀的预期很有可能会兑现,大宗商品价格预计会产生较大波动,而且是带有趋势的波动,上涨空间较大。判断CTA策略明年可能实现超预期收益,甚至优于今年——尽管今年此项收益已经超过预期。
与此同时,黄灿则对高频量化策略持有相对谨慎的观点。他认为,不管是从数据、业绩还是微观盘口上看,都能发现当前国内高频量化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以盛冠达资产为例,该公司10亿左右T+0产品产生的交易量,大约能占到全市场交易量的千分之几,可以大致估算量化私募占A股交易量的比例或许已超过20%,体现了高频量化交易竞争的激烈。
黄灿自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后便开始从事量化分析交易,至今已有10年量化投资经验,也见证了量化投资从最初的套利交易,逐渐发展到2016年至2018年指数增强型产品的大量推出,显示出量化投资的低频化趋势。“尤其是近两年公募行业ETF产品颇受欢迎,未来量化私募或许也将出现更多行业型指数增强产品。”
金融科技投入是真命题
随着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渗透越发深入,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参与到这场投入竞争中来,尤其是在以科技手段著称的量化投资领域。
高科技武器会碾压热兵器,就像热兵器的使用终结冷兵器时代一样。黄灿认为,从过往经验来看,科技投入的确是有产出的,产出又会反过来促进机构加大投入,甚至不乏有头部私募斥资上亿打造机房。“大家会越来越意识到,金融科技的投入一定是一个真命题。”据他介绍,目前盛冠达资产金融科技的投入可以占到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仅IT部门员工就占了总员工人数的三分之一。
而在投研方面,黄灿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私募量化发展速度快于公募,不仅仅是交易体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研究实力以及背后激励制度问题。这也是目前证券公司提供的量化金融工程服务,整体上难以满足私募机构需求的原因所在。正因如此,目前业内私募更倾向于自己立项研究,而较少采购券商提供的现成研究服务。“我们会向合作较深的研究机构提出立项要求,从而获取所需的资料或数据,但最终形成投资策略还是要靠自己。”黄灿表示。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