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商概念龙头股,南极电商新年两个交易日天天出现跌停。
继昨日跌10.01%后,1月5日,南极电商早盘跳空低开,在随后的5分钟内跌停,报11.08元,跌幅9.99%。截至收盘,南极电商打开跌停板,报11.09元,跌幅9.91%。
南极电商股价从2013年上涨到去年的最高点,涨幅一度高达31倍。然而,与去年7月的巅峰相比,半年时间股价已跌超50%。
崩盘之下,各路机构也纷纷踩踏出逃。龙虎榜数据显示,1月4日至5日,三个机构席位净卖出超过2亿元。
1月5日晚间,南极电商公告,公司拟以5亿元-7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5元/股。回购股份的实施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
众多机构抱团的大牛股
资料显示,南极电商是一家以“南极人”品牌授权为主业的电商服务企业。公司近年来不断收购其他品牌,已成功从内衣品牌转型为全品类品牌,授权运营类目涵盖内衣、床上用品、男装、女装、童装及母婴、健康生活等。
2019年,南极电商毛利率超过93%,2020年上半年,公司股价涨幅将近70%,两项表现都超越了贵州茅台,被视为“毛利率比肩茅台”的大牛股。公司股价自2020年2月到7月上旬,从最低的9.06元一路飙涨至24.41元。
因为出色的股价表现,南极电商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偏爱。公司三季报显示,公司股票受到公募基金、北向资金、社保基金、保险和券商理财的追捧。其中,公募基金是其最大的“拥趸”,一共有31家公司的93只基金共计持有3.4037亿股公司股票。
此外,北向资金持有9934.73万股,占流通A股比例为5.09%;保险公司持有3701.87万股,占流通A股比例为1.89%;券商集合理财持有276.2万股,占流通A股比例为0.14%。
以“长期稳健”著称的社保基金,也在其十大流动股股东明细之中。根据三季报,全国社保基金416组合、全国社保基金418组合和全国社保基金423组合三只基金共计持有1.1257亿股,占流通A股比例为5.76%。
谁在出逃?
深交所1月5日公布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南极电商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而登上龙虎榜。异常期间(1月4日至1月5日),公司股价跌幅达18.93%,累计偏离值-24.44%,区间成交额20.11亿元。
交易公开数据显示,1月4日至5日,三个机构席位净卖出2.1406亿元。不过,深股通专用席位则依旧看好,逆市净买入1.175亿元。
机构为什么纷纷出逃?
在连续两天大跌期间,有人翻起了陈年往事。2020年12月25日晚间,南极电商披露的关于公司董事减持数量过半的进展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董事刘睿先生出具的《减持计划进展告知函》,其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520.70万股,减持数量已经过半。
2020年底的减持或许只是2021年股价崩盘的导火索,一直以来,关于南极电商的造假疑云始终挥之不去。
早在2019年5月,有券商发布研报指控“某某电商”涉嫌利用资金体外循环进行财务舞弊,质疑对象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南极电商。根据研究报告,质疑的理由是:净利率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经营规模翻倍增长而员工数量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
对于此,南极电商在投资者互动交易平台公开表示:“对于个别媒体不实刊文,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而在去年12月15日,南极电商还曾一日接待15家基金机构调研。根据调研记录,南极电商就相关业绩增长、竞争对手、员工数量等问题做出回应。
南极电商表示:新锐品牌的出现,是因为流量多元化,但同时也要有供应链的匹配。公司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如何让中国消费者持续享受到好货、不贵、多样性,即让工厂能够天天有活干,低库存、有流动性。对于优秀的供应商,公司可帮助它低成本扩张,对于不够优秀的经销商,公司尽量帮助低成本退出。南极电商的增长才刚刚开始,公司有信心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好货不贵,去中心化,去中间化,是新的平台、新的内容、新的方式,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