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银基金一周早知道|2023年12月PMI数据公布,该如何解读?

一、市场概况

进入2024年后A股连续调整4天,上证指数-1.54%、深证成指-4.29%、创业板指-6.12%、沪深300指数-2.97%,其中创业板指再创调整新低,全周大跌超6%,科创50指数创历史新低,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55.25亿元。

经过前期的调整,当前A股估值已经达到历史底部区域,建议在结构性放量前,寻找配置机会,具有长期增长动能的行业值得关注。

二、重点关注

1、11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明显加快

从当月看,2023年7月之前工业企业利润同比持续为负,8月同比回正并上升至17.2%,9-10月增速连续两个月下滑,10月同比为2.7%。而11月利润同比跳升至29.5%,增速较10月份明显加快,录得2012年以来最高值(除2021年3-5月基数受到疫情影响)。我们认为,11月利润增速大幅提高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企业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根据三因素框架拆解,11月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5%,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10月为6.19%,同比提高0.01个百分点),显示利润率对企业利润回升贡献较大。进一步观察成本费用率,1-11月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92元,较1-10月下降0.1元;同比来看,成本率较去年同比上升0.12元,上升幅度比上月降低了0.06元,上游能源、原材料等价格偏弱,叠加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助力企业单位成本下降。

第二,从行业角度,原材料行业和公用事业表现亮眼。根据统计局通稿,原材料行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对工业利润改善贡献较大,带动工业利润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究其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二是11月基建投资维持韧性,地产新开工增速回升,使得产业链下游需求整体回暖。另外,受迎峰度冬、电力保供等因素推动,发、售电量增长明显加快,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6%,较10月加快3.2个百分点;叠加燃料价格同比下降、成本降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58.2%。

第三,投资收益相对集中入账,对利润形成支撑。依照统计局通稿,11月“投资收益相对集中入账”是利润高增的原因之一,但目前统计局尚未公布当月的投资收益数据,因此我们无法计算其对于利润的贡献度。从2023年的走势来看,2月投资收益累计同比为-27.4%,随后降幅呈现收窄趋势,10月为-1.5%。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而言,投资收益的大月在年中(6月)以及年末(12月),尤其是12月投资收益远高于其他月份,我们认为其原因与年末企业购买的理财等产品回表有关,这也意味着12月较为符合统计局所述“投资收益相对集中入账”的特征。而11月投资收益上升,我们推测可能与统计口径变化等因素导致的错位有关,属于一次性调整。另一个证据在于2023年年中投资收益的高峰在5月,而非往年的6月。后续需继续跟踪。

受2022年基数较低影响,当月利润增速大幅跳升,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向上的趋势依然明显,中游>上游>下游。PPI当月增速、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在连续两个月回升后继续出现波动性下行,但营业收入累计增速继续上行,多项指标再次说明多个行业仍处在被动去库存的尾部。

2、2023年12月PMI数据:有效需求弱,仍在寻底

(1)生产指数下行,行业表现分化

12月生产指数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2%,订单不足对企业开工意愿有一定抑制作用,寒潮天气也使得一部分户外生产行业开工天数不足。高频数据显示,南方八省日耗煤量环比11月显著上行,高于2021年和2022年同期水平,主要系寒潮天气影响,居民用电需求较大。基建产业链方面,水泥发运率、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较11月均有所下降,符合季节性特征。地产链方面,高炉、焦炉、螺纹钢、纯碱等行业开工率均有所回落。消费品制造业方面,由于冬季需求旺盛,PTA产业链开工率维持在高位,汽车轮胎开工率保持平稳。

(2)内需外需双弱,订单指数回落

新订单指数回落0.7个百分点至48.7%,其中新出口订单回落0.5个百分点至45.8%,录得年内新低,内需、外需双双回落。国内方面,随着出行链热度逐步正常化,居民消费支出缺乏新的亮点,航班执飞量、电影票房等数据有所回落。地产相关数据出现初步企稳特征,其持续性有待观察。一方面,成交土地总价环比大幅回升,并超出去年同期水平;另一方面,北京、上海进一步优化地产政策之后,30城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对于企业,从采购、库存等指标看或仍在去库。12月,采购量、进口、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指数均有所回落。对于海外,根据中采解读,“出口受季节性影响回落明显。12月份,国外市场需求收缩较为突出。”根据统计局解读,“2023年以来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持续收缩,12月份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分别为48.2%和44.2%。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调查中部分企业反映,海外订单减少叠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3)油价震荡下行,价格指数走平

12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回升0.8个百分点至51.5%,出厂价格指数回落0.5个百分点至47.7%,价格指数整体走平。11月底的OPEC+会议公布的减产计划相对平淡,且成员国自愿减产的行为缺乏官方约束性,市场对于原油供应的收缩情况总体呈悲观态度,12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整体保持震荡,月底布伦特原油价格回升至80美元/桶附近。地产链工业品价格低位企稳,水泥和钢材价格环比11月小幅回升。原材料库存指数下行0.3个百分点至47.7%,产成品库存下降0.5个百分点至47.8%,库存水平低位震荡,补库特征仍不明显。

(4)国内基建等稳增长政策或持续加强

12月非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0.4%,前值50.2%,非制造业景气度小幅回升。2023年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但随着出行链热度逐步正常化,经济基本面进一步的回升向好亟需新的增长动能。8月份以来,工业稳增长政策陆续下达,生产端前置发力,但需求端政策尚未匹配,订单指数持续回落,PPI修复进程也受到了一定阻力。12月增发国债项目清单陆续下达,但由于冬季天气转冷,北方进入开工淡季,水利、管网等基建投资项目较难短期内形成实物工作量。

对后续PMI的看法,从领先指标“企业居民存款增速差”来看,未来3-6个月PMI或仍在寻底中。

3、央行重启PSL:兼具宽货币和类财政的效果,有望支撑基建投资企稳回升

2024年1月2日,根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公布的消息,2023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3500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2522亿元。这也是自2022年11月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3675亿元后,央行时隔一年再度大规模重启PSL。

PSL是央行于2014年4月推出的一项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通过收取了政策性银行的优质抵押品,如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向其提供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并引导贷款定向流向国家需要的重点领域。

PSL的推出主要有供需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货币供给侧原因,2008年后出口增速下降外汇占款减少,央行需要新的货币工具弥补基础货币缺口。另一方面是需求侧原因,2014年开始的棚户区改造急需资金,PSL可为货币化安置提供资金支持。

央行自创立PSL以来,主要服务于棚户区改造和流动性补充。2014-2018年棚改阶段PSL金额快速扩张,2019-2022年期间基本没有新增,2022年9月短暂重启PSL,2023年12月再次大规模重启PSL。

PSL的核心运作方式为央行通过国开行向地方政府平台发放专项贷款,而地方政府通过回收土地获得卖地收入偿还贷款。PSL具有利率低、贷款期限较长的特点。

历史上,PSL曾有效拉动地产需求,推进了地产去库存进程。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由2015年2月的-17.8%提升至2016年3月的34.2%。地产开发增速提速,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仅有1%,而2016年、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分别增至6.90%和7.00%,提升了近6个百分点。PSL本身作为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历史上它的投放会导致基础货币增速出现一定的提升,并且通过货币创造带动M1、M2增速的上升。例如,2015-2017三年棚改计划中,M1的增速上升比较显著,而2022年底PSL的重启对M1、M2的提振作用相对较小,与当时信贷需求较低有关。

本轮PSL重启具有宽货币和类财政的效果。预计这些资金将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方面。如果参考2022年PSL重启的规模,假设此轮PSL最终增加6000亿,那么这一体量的资金将直接提振固定资产投资1个百分点,提振房地产开发投资5个百分点,能够对房地产市场起到托举作用,改善信心和预期,提振经济增长。同时PSL将等量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按照当前约8倍的货币乘数计算,将创造4.8万亿的M2,占当前M2的比例约为1.65%。

本文来源: 证券之星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近日江西黎川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黎川农商行&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