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晚间,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备受瞩目的《生物安全法案》,该法案以11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在听证会上获得通过。此举引发了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中国领先的生物技术企业药明康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据悉,该法案的核心内容旨在限制美国联邦机构与中国华大系、药明系等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若该法案最终在参议院和众议院获得通过,并由总统签署成为法律,将对药明康德等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消息传出后,药明系公司股价应声下跌。药明生物、药明康德、药明合联均跌超 10%,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 CXO 概念同样大幅调整。投资者对于这一突发事件反应强烈,市场情绪一度陷入低迷。
业内专家指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通过将对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药明系等中国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法案的后续进展,并考虑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同时,投资者也应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企业公告,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在参议院通过后仍需经过众议院的审议和表决,最终能否成为法律仍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即使法案获得通过,其实施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因此,药明系等中国企业仍有机会通过积极应对和调整策略来降低潜在风险。
自2018年以来,美国针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征特定产品关税、加强外国投资审查、限制核心技术对华出口,以及对中国生物技术企业进行审查和列入各种制裁清单。这些举措对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尤其是那些依赖海外市场的企业,如药明康德和华大基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在2019年,美国参议院议员就开始对华大基因和药明在美的基因检测项目进行调查,显示出美国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关注和警惕。随后,在2022年,药明生物被美国商务部列入未经核实名单(UVL),导致其股价大幅下跌。尽管后来药明生物从该名单中移除,但华大基因又被美国国防部纳入“涉军企业清单”,并在之后被美国商务部列入贸易黑名单。
这些制裁措施在2023年和2024年继续实施,引发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恐慌。尽管行业基本面依然坚实,但受海外市场影响的企业遭受了巨大冲击。以药明生物为例,其在2022年经历了新冠大流行后的业务良性增长,但到2023年增速开始放缓,这与整个生物药产业的增速放缓趋势相一致。然而,药明康德凭借其业务的多样性和新冠口服药订单的推动,在高基数上仍实现了正增长。
对于美国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案》,中美两国生物制药领域的产业人士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药明康德等企业已经历过多次市场震荡。产业内部和法律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市场对于此类事件的反应剧烈,但最终会趋于理性。药明系股票的暴跌反映了这一消息在情绪层面对市场的巨大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有望逐渐修正这一过度反应。
总体而言,美国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制裁措施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也催生了行业内部的自我调整和创新。中国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降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合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