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银行理财规模近26万亿

  2020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进一步转型升级,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86万亿元;同时,2020年全年银行理财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9932.5亿元。

  2020年银行理财规模

  接近26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年)》显示,2020年,银行理财市场累计发行产品6.9万只;累计募集资金12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9%。截至2020年底,全市场存续产品3.9万只,存续余额25.86万亿元,同比增长6.9%。《报告》指出,2017年开始,受到严监管及资金面趋紧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减缓;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相继落地,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逐步清晰,自2019年开始,理财规模企稳并保持稳健增长,2020年初开始一度保持10%以上的同比增速,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规模增长的同时,2020年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有序推进。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7.4万亿元,同比增长59.07%;净值型产品占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28%,同比上升22.06个百分点。银行在大力发行净值型产品推进转型的同时,积极压降老产品,通过回表、新产品承接等形式,加快存量资产处置,合规新产品占比持续升高。三是同业理财及嵌套投资规模持续缩减。2020年底,同业理财存续余额0.39万亿元,同比下降53.86%;理财产品通过各类资管产品嵌套投资规模为8.93万亿元,同比降幅为4.7%,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减少25.71%。信托、券商资管、基金资管是理财产品主要投向的资管产品。

  另一方面,2020年银行理财投资者数量不断上升。截至2020年底,全银行理财市场投资者数量为4162.38万个,较2019年底增长86.85%,其中个人投资者4148.10万人,占比99.65%,是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报告》认为,个人投资者数量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新产品的不断发行,另一方面理财新规后产品起售金额的大幅下降,也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进入理财市场。同时,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过程中,净值型产品投资者数量显著上升。投资者逐渐接受净值型产品,原有非净值型产品的投资者也正在稳步转入净值型产品的投资阵营,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颇见成效。

  从收益角度出发,2020年银行理财市场为客户带来了近万亿元收益。全年理财产品共兑付客户收益9932.5亿元,同比增长7.13%。

  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

  理财子公司差异化布局

  从2020年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来看,固收类产品“独占鳌头”。截至2020年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5.65%,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84.34%;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97万亿元,同比减少24.19%,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15.36%;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0.08万亿元,同比减少13.35%,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规模较小,为5.6亿元。

  其中,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标的中,债券为主要配置资产,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依旧较低。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8.53万亿元、3.15万亿元、1.37万亿元,占比分别为64.26%、10.89%、4.75%。此外,银行理财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2.61万亿元。

  对此,申万宏源证券分析称,公募基金在权益资产投资中更具优势。由于理财产品权益配置比例较小,稳健性有余而弹性不足。因此,在权益类资产表现比较好的年份,公募基金的发行可能会对理财产品募集产生一定的分流效应。另一方面,理财产品投资者风险偏好偏低,可能掣肘理财资金资产配置中增配权益的过程。

  2020年银行理财市场另一个关注焦点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数量有序增加。截至2020年底,已有24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0家已正式开业。中信证券认为,当前开业的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体系呈现三大特征:1。继承传统优势,以固收类产品为主;2。发展初期主要通过FOF/MOM、私募股权等形式探索权益类投资;3。布局涵盖固收、权益、商品及衍生品等门类齐全的产品体系的同时,基于自身优势禀赋探索规划差异化发展。

  展望未来,中信证券认为,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理财业务在“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的影响下,将继续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业务转型逐步加快,产品体系不断完善。长期来看,主动管理能力将成为银行理财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具备优秀的投资研究能力、资产配置能力的机构将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脱颖而出。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王云龙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近年来,一些网络平台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对此,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