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首月信贷“开门红” 就地过年致M0负增长

  受“早投放、早收益”影响,每年1月往往是全年信贷投放的高峰期,牛年首月也不例外。

  2月9日,央行发布新年首月金融数据。初步统计,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07亿元;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

  与此同时,数据的变化也引起市场关注。比如,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流通中货币(M0)出现负增长等。在市场人士看来,1月信贷开门红体现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经济复苏趋势明朗。

  金融数据多增符合季节性规律

  1月金融数据大幅多增符合季节性规律。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89.74万元,同比增长13%,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7万亿元,创历史上1月份新增社融新高,比12月和2020年同期分别多增3.45万亿元和1165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新增社融主要受表内和表外贷款影响,各家银行力争开门红,早投放早收益推动贷款规模增长。

  其中,表内信贷(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新增3.93万亿元,比12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2.88万亿元和3861亿元,表外融资新增4151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1.15万亿元和2342亿元。

  信贷多增的同时,结构也明显改善。多项数据变化表明,经济复苏正在持续。

  分部门来看,1月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分析,1月居民短期信贷增长强劲,国内消费支出活力明显恢复,这得益于国内疫情持续受控,经济和就业复苏,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持续改善。

  从企业端来看,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800亿元。温彬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仍然保持较高增长态势,说明信贷结构在优化。

  经济复苏也可从M1(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中得到佐证。1月末,M1同比增速14.7%,主要受2020年基数较低的影响,2020年1月M1增速为0%。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1月M1增速大幅上行,2020年同期基数畸低是主要原因,也与近期经济持续修复,企业投资、经营活动升温直接相关。

  就地过年致M0负增长

  “1月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大幅下行,表明年初货币政策正常化进一步深入,同时也显示了监管层在2021年稳定宏观杠杆率的决心。”王青称。

  数据显示,1月末,M2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下滑0.7个百分点,比2020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14.7%,增速比上月末高6.1个百分点,比2020年同期高14.7个百分点。

  1月M2降幅较大,王青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当月财政存款同比大幅多增直接带动M2增速下行,其背后是当前经济修复势头较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创下有历史数据以来的新高,包括政府债券资金支出等逆周期调节措施力度正做出调整,造成财政存款大幅多增;二是近期整体信贷增速持续下行,必然带动存款派生随之减速。

  实际上,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M2增速就已进入波动下行,货币宽松不再加码。而比起M1、M2,市场更为关注M0的变化。

  1月,M0余额8.96万亿元,同比下降3.9%,创出春节前罕见负增长。

  “有可能跟‘就地过年’相关,大家对现金需求的下降导致M0的同比增速下降了。”明明称。

  “出于防疫,线上支付增长强劲,同时,就地过节也使得现金需求较往年有所下降。”周茂华说。

  温彬也认为,春节错位导致的现金脱媒和回流不同步是M0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今年1月央行流动性投放较少,降低了流通中的现金,同时国家倡导就地过年,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现金的使用需求。

  此外,温彬认为,这与春节错位的影响有关,2020年春节较早(1月),现金需求提前导致M0形成了较高基数,今年春节在2月,现金需求相对延后,错位效应使M0出现负增长

  从历史同期看,2015年1月、2018年1月都出现了M0同比负增长,而相应的2014年、2017年春节在1月,2015年、2018年春节都在2月,均与今年情况相似。

  降准概率不高

  整体来看,1月新增社融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均创历史上1月新高,说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撰文指出,要合理把握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在经济低基数效应下,2021年特别是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同比增速比较高。而2020年货币政策发力较早,因此第一季度可能出现高基数基础上的金融数据同比增速回落与低基数基础上的经济数据同比增速走高的背离。对此,应当看到,金融数据是在高基数基础上的增长,贷款、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并不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是稳固的。

  “M2增速和社融存量增速回落,表明了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货币、社融增速逐渐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货币政策更加体现了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温彬称。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2月8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展望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字当头”的基调,预计降准的概率不高,央行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总量上,将继续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结构上,将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继续运用结构性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王青则表示,在结构方面,2021年“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力,“保”的重点是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监管层可能会推出新的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这些领域投放,“压”则主要指向房地产金融以及地方政府平台融资。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郭欣欣  春节将至,年终奖已到手,如何用这笔钱通过投资获取额外收益?各类投资产品行情如何?记者梳理各方研报及专业人士观点后,为你呈上一份新春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