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冷热不均”机构详解投资逻辑

  在过去的一年多来,招商银行(600036.SH)、宁波银行(002142.SZ)等龙头股票市场表现一骑绝尘,而大部分银行股却遭到了冷落,这种差别化对待的原因何在?而机构的投资逻辑又在哪儿呢?

  此外,随着银行板块估值的逐步修复,哪些银行会进入到机构投资者的视野中呢?《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对多家机构投资者的采访逐步详解其内在的投资逻辑进行。

  两大关键指标

  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是一对关联度较高的指标。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强意味着有更强的风险应对能力。从另一方面看,一旦银行的风险较高,产生的坏账也会“蚕食”掉利润。对此,银行的利润和资产质量指标至关重要。在银行股的投资中,机构更愿意选择利润高且资产质量好的标的。

  “投资机构在银行股的投资中最担忧的就是坏账,所以选择股票时尽量避免不良率高和拨备覆盖率低的标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经营会更平稳,这在经营中突显的是银行的风控能力。

  该基金经理认为,资产质量能够为银行的盈利提供支撑。“部分银行通过加大坏账减值准备的计提来调节利润,这也说明未来该银行的盈利能力不会太弱。”

  记者了解到,在过往一年的银行股表现中,受到资金追捧的银行均是不良率低、拨备覆盖率高且净利润增长快的银行。也就是说,银行的基本面表现是机构投资偏好的一个依据。

  同时,一位业内分析师还告诉记者,该机构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比较看重资金的效率,该效率侧面反映在净资产回报率上。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7家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高于10%。其中,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净资产回报率相对稳定,这也是衡量机构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银行股的选择,所有的机构更青睐于龙头股,这覆盖了国有大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份制银行和头部城商行。

  “目前很多机构都在挖掘地方城商行的投资价值,这就包括了北京银行这类一线龙头股。”上述业内分析师称。

  业务亮点

  对于机构投资银行股的逻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基本面这个支撑点,机构比较看重银行业务的亮点和前景。

  “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在行业内远超其他银行,这是该行的领先优势。宁波银行的业务灵活,‘船小好掉头’的特性也比较突出。北京银行地处首都经济发展中心,打造生态圈、发展文化等相关产业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亮点。”一家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根据北京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特性,北京银行将业务发展逐步倾向于文化领域,并加大了信贷投放。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北京银行刚刚推出的“文化英才贷”。该款产品由北京市东城区与北京银行合作,对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领域的顶尖人才、优秀人才、特殊人才及其在东城区创办的文化企业,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金融产品,并对满足条件的文化人才及其创建的文化企业增信。

  按照该方案,北京银行对满足条件的文化人才提高授信额度,最高授信额度高达1000万元,包括对获得国家级文化领域重点奖项的顶尖专家学者、部属高校文化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文化行业协会等主要负责人。

  记者了解到,商业银行一直以来业务发展高度同质化,粗放式竞争也导致了机构较难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如今,在监管的指引下,城商行均在尝试差异化发展的突破,这也为北京银行等地方银行的业务特色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前述私募基金人士认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就是说地方银行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地方产业有密切的关联。“作为首都北京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将会复苏的更快,北京银行无疑是会享受到这块红利的。”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自2020年至今一年多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牛市行情,上证指数从底部2646.8点一路攀升至高点3731.69点,也让不少蓝筹股不断创出了历史新高。然而,作为股市“定海神针”的银行股却在这一年多中表现平平,甚至七成股票呈现走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