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渤海银行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落下帷幕。
5月28日,渤海银行发布了关于行长及副行长市场化公开选聘结果的公告。根据公告,原行长屈宏志和原副行长杜刚、赵志宏将继续担任原职务,原副行长李毅、吴思麒辞任。
另外三位新晋副行长分别为来自广发银行的朱映瑜、来自农业银行的谢凯和来自平安银行的靳超。渤海银行至此 “1正5副”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搭建完备。
《商讯·公司金融》注意到,近年来,渤海银行的规模持续增长,发力个人贷款业务特别是消费金融贷款业务,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消费贷款爆发式增长,这或是中小银行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战略。此次,渤海银行新管理层的全部就任,或将带来一番新气象。
新管理层上任
根据渤海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根据市场化公开选聘结果及董事会审议批准,屈宏志获聘任作为职业经理人担任行长;杜刚、赵志宏、朱映瑜、谢凯及靳超聘任作为职业经理人担任副行长。任期自2021年5月28日起三年,其中,朱映瑜、谢凯及靳超三位新晋副行长的任职资格尚待银保监会核准。
渤海银行管理层面也由“一正四副”,调整为“一正五副”。原行长屈宏志以及原副行长杜刚、赵志宏留任,继续担任原职务,原副行长李毅及吴思麒辞任,广发银行业务总监朱映瑜、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谢凯及平安银行福州分行行长靳超获聘渤海银行副行长。
此次渤海银行首次公开选聘领导班子旨在为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高渤海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推进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财报显示,2018年-2020年,渤海银行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0344.51亿元、11131.17亿元、13935.23亿元,同比增长3.18%、7.60%、24.76%。其中,贷款和垫款总额为5674.72亿元、7108.80亿元、8875.38亿元,同比增长22.07%、25.27%、25.35%。
负债方面,渤海银行的负债总额为9785.92亿元、10303.35亿元、12902.77亿元,同比增长2.57%、5.29%、24.75%。其中,吸收存款总额为6067.01亿元、6477.65亿元、7467.26亿元,同比增长4.23%、6.77%、17.05%。
随着渤海银行港股上市,体量持续增大,增速却有放缓迹象。2018年-2020年,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31.75亿元、282.82亿元、324.92亿元,同比增长-8.05%、22.04%、14.50%;实现净利润70.80亿元、83.36亿元、84.45亿元,同比增长4.83%、17.73%、3.07%。净利差分别为1.46%、2.04%、2.18%;成本收入比分别为35.40%、29.50%、26.52%。
《商讯·公司金融》发现,渤海银行净利润的下滑或与其加大拨备力度有关,2018年-2020年,渤海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分别为194.50亿元、236.01亿元、249.53亿元。财报显示,自2013年开始的逐步上扬的不良率已得到控制。2018年-2020年,渤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1.84%、1.78%、1.77%;不良贷款余额为104.17亿元、125.91亿元、157.14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6.96%、187.73%、158.80%;。同时,渤海银行也加大了不良资产的核销力度。2018年-2020年,渤海银行核销贷款13.42亿元、10.41亿元、29.49亿元。
由于登陆H股后,渤海银行募集百亿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本充足率。2018年-2020年,渤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77%、13.07%、12.0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61%、10.63%、11.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1%、8.06%、8.88%。
疫情受控后,渤海银行经营恢复明显。一季度报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为14765.62亿元,负债总额为13696.09亿元,权益总额为1069.5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9.92亿元,净利润35.15亿元。
“三架马车”同时发力
《商讯·公司金融》注意到,渤海银行已将资产投放重点从“公司贷款”转向“零售金融”,发力个人贷款业务,特别是消费金融贷款业务,与第三方平台消费贷款爆发式增长。
2018年-2020年,渤海银行的贷款总额分别为5654.54亿元、7080.58亿元、8875.38亿元。其中公司贷款分别为3844.03亿元、4652.24亿元、5461.19亿元,占比分别为67.98%、65.70%、61.53%;票据贴现分别为132.11亿元、94.14亿元、310.47亿元,占比分别为2.34%、1.33%、3.50%;个人贷款分别为1678.40亿元、2334.20亿元、3103.72亿元,占比分别为29.68%、32.97%、34.97%。
从上述数据上来看,渤海银行的公司贷款业务与个人贷款业务三年间存在“此消彼长”的趋势。虽然公司贷款余额的占比仍在60%以上,但已处于持续下滑的状态。
个人贷款业务的提升,印证了渤海银行在消费金融业务上的发力。在个人贷款中,消费金融业务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渤海银行的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为442.04亿元,比年初增加407.72亿元,占个人贷款净增的83%。同时,与互联网平台签约合作项目近百个,已上线项目18个,为近139万线上客户完成了自主实时授信。2019年,渤海银行的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为956.06亿元,比年初增加471.09亿元,占个人贷款净增的71.83%。
可以看出,渤海银行正构建以个人消费金融平台为依托的综合性消费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截至2020年,渤海银行的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为1126.98亿元,比年初增加170.92亿元,或是由于疫情的原因,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却出现明显放缓的迹象。
渤海银行在2020年报中表示,推进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消费贷、经营贷“三驾马车全面发力” ,实现产品服务成体系、场景渠道全覆盖的消费金融创新转型,并重点抓住与头部平台的线上消费信贷合作项目,新增投产「招联消费贷」「唯品会消费贷」「微信分付」「借趣花联合贷款」等产品。
随着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态势的越发严峻,渤海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势必会受到影响。2021年2月,银保监会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要求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单笔贷款中合作方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而且要求商业银行与全部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
对此,《商讯·公司金融》函至渤海银行,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任何回复。
中小银行的新战略
渤海银行行长屈宏志近期撰文认为,万物互联时代,数字化转型路径无法按图索骥,只能在“小步快跑”中迭代试验,逐渐逼近目标方向。中小银行在体量、资源等方面有先天的不足,多数既无法“以正合”,也无法“以奇胜”,唯有“和衷共济”“和合共赢”“和而不同”,加快向生态银行的发展模式转型。生态银行兼有平台银行的开放创新和敏捷银行的高效响应属性,能够站在平台上连接平台,聚集众力共同构建生态体系,将是未来中小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良好选择。
因此,渤海银行战略上,聚焦圈链、平台、场景、系统、生态五大核心要素,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对行业资源和渠道进行场景化组合,完善开放生态银行服务体系。
《商讯·公司金融》注意到,这或许是渤海银行目前在消费金融上与各大头部平台频频合作的根本原因。但日前,银保监会针对渤海银行投向权益类资产及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理财产品、面向一般个人客户销售、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管理不规范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罚款9720万元,对2名责任人员分别予以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据了解,这是一张迟到了三年的罚单。此次处罚相关事项源于2018年银保监会开展的现场检查,目前相关整改工作已经完成。另外,根据《商讯·公司金融》梳理,2018年至今,渤海银行共收到银保监会34张罚单34张,合计被罚金额为14347万元;11位相关责任人收到警告、罚款及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的罚单。收到中国人民银行3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为104.1万元,4位相关责任人被处罚。
当然,在渤海银行信任管理层的带领下,上述问题或不会再现。同时,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监管科技也在加速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曾表示,未来数年内,监管趋强仍将是金融领域主旋律。“在监管方面也要加大科技运用,提升监管效能。”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