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节发力 上市公司“提质”步伐加快

  2020全年,监管层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更加注重投资端与融资端平衡,上市公司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上市公司总规模超过4100家,位居全球第三,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2020年沪深交易所新增上市公司340多家,其中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下有近180家,这些新增的上市公司有力服务了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此前表示,尽管上市公司数量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但利润总额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约五成。实体上市公司作为产业“排头兵”,2020年率先克服疫情影响,经营业绩实现了“二季红”“三季进”,产业强国中坚力量的作用更加突出。

  据了解,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相伴成长、互相成就,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飞跃。仅“十三五”以来,上市公司数量连续跨越3000家、4000家两个量级,目前市值近80万亿元。2020年,124家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公司中,在A股上市或部分资产上市的超过70家,占比近六成。

  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包容性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中既有市值上万亿元的行业巨头,也有“小而精”的细分市场冠军;既有钢铁、纺织等传统制造行业翘楚,也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弄潮儿。阎庆民称,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基本盘”、“顶梁柱”的地位日益巩固。

  资本市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微观基础。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总体要求、实施路径和具体任务。11月,证监会进一步对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进行深入动员、全面部署,要求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目标,全面落实《意见》各项要求,细化任务分工,抓紧制定完善一批制度规则,推进解决一批重点问题,处置化解一批公司风险,确保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既见声势、更见实效”。

  有机构指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监管方针的指引下,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有望持续加速,上市公司质量有望迈上新台阶。基础制度的完善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预计将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双循环格局实现。

  展望未来,针对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方面的工作安排。证监会表示,要持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机制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进一步健全退市制度,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强化优胜劣汰。

  此外,为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指出,必须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形成与“双循环”格局相匹配的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促进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一方面,在扩大增量上做文章。科创板要坚守“硬科技”定位,创业板要切实服务“三创四新”,稳步在全市场实施注册制,引导具有核心技术、富有创新力、行业领先的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的产业先进性。另一方面,在优化存量上下功夫,支持已上市公司淘汰低效供给,出清落后产能,加快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从低端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1月6日,深交所发布食品及酒制造、电力、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化工5件行业信息披露指引。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继续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