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十余年磨一剑”的生猪期货,终于将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上市,这也是我国期货市场中的首个活体交割品种。
基于期货市场“价值发现”、“套期保值”的功能属性,生猪期货上市后,将有望协助行业企业判断产能布局节奏,对冲周期波动风险,从而改善此前生猪市场价格震荡频率,平滑企业盈利水平。
1月7日晚,大连商品交易所还公布了生猪期货合约挂盘基准价:LH2109合约30680元/吨、LH2111合约29680元/吨、LH2201合约28680元/吨。
生猪期货上市龙头积极布局
以活猪作为交割品,每16吨约一车为一手……作为国内期货市场首例活体交割品种,生猪期货还未上市就已引起各方关注,且由于生猪品类的特殊性,行业龙头企业也参与布局。
此前大商所已发布的交割区域、地区升贴水、指定交割仓库等信息细则明确,全国22个省被纳入了交割区域,而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傲农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均被纳入了生猪集团交割仓库及分库名单。
“公司前期针对生猪期货上市做了一些筹备,主要包括申请交割库,内部团队制度建设这两方面。期货上市后,公司前期更多是观察和学习的过程,看看这个品种跟公司经营管理能有哪些结合点,能不能结合公司经营来运用这个工具。”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企业而言,期货是风险管理的工具,但期货衍生品还有高风险特征,要看企业怎么运用。期货市场最大的功能就是价格发现,企业如何用好价格发现的工具、风险管理的工具,要看企业自身的能力水平。
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也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由于生猪期货尚未正式上市,目前公司总体对其研究还不多。企业之前会做玉米、豆粕的期货相关业务,也有专门部门负责。生猪期货上市后,会根据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工作重心还是放在实业,根据期货市场情况再进一步考虑。
虽然不是交割库之一,但唐人神近年来也在积极关注配合生猪期货设立。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期货方面公司之前做了玉米、豆粕等农产品的套期保值,有相关队伍体系。生猪期货推出前,公司也在强化队伍,从社会招聘了专门人才关注生猪期货。
“生猪期货可以指导生产和锁定销售价格,猪价太低的时候,企业生产节奏也可以放缓一些。不过刚开始企业还是观望为主,后面也会试水,做一些套期保值,把成本降下来,利润就稳定了。”他表示。
另一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在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交流时也称,生猪是农产品期货中最大的品类,套期保值可以锁定成本,对远期价格也有指引。尤其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养殖户而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抗风险能力。非洲猪温疫情后规模厂扩产明显,大企业,尤其是交割库,期现货都可以更好的对接操作,优势会更加明显,公司也在积极争取申报设立交割库。
套期保值功能助力对冲风险
“虽然可能生猪期货真实交割并不会特别多,但交割库企业,也是行业内现货持有量居前的企业,肯定是受益最明显的。企业既可以在里面做套期保值,又可以投机套利。期货工具对于这些交割库企业或龙头企业来说,是切实能把这个作用用上的。”对于生猪期货上市对行业及企业的影响,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表示,此前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也会运用玉米、豆粕期货做一些上游饲料的套期保值工作,生猪期货上市后,就形成了产业链的闭环,上游饲料和下游养殖产品互相支撑。“玉米多了价格看跌,对于生猪就是成本下降利润增加,而若猪多了,价格下跌,对玉米、豆粕的需求也就多了。上下游从关联性上来看是相反的,对企业来说风险可以一定程度上跨产品对冲。”
的确,在生猪期货上市之前,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功能的情况就已不鲜见。
2020年12月牧原股份曾公告,公司作为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生猪养殖企业,需要自行进行原料采购、饲料加工。玉米、小麦、大豆、豆粕、豆油等作为饲料生产的主要原料,在饲料原料中占比较高。为规避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度波动给公司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7亿元进行玉米、豆粕等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业务,有效管理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而此前在2019年12月,该公司也公告拟开展商品套期保值业务所需保证金最高占用额不超过3亿元(不含期货标的实物交割款项),有效期内可循环使用。
“期货工具会让行业竞争上新的台阶。之前是谁把猪养好,谁的成本低,谁就具备竞争优势。行业一旦步入亏损期,无论大小企业会全面陷入亏损。但有了期货后,可能生猪现货是亏损的,但只要期货市场能够实现盈利,也就有了风险对冲的工具。”冯永辉表示。
不过上述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认为,企业最先会使用的期货功能还是套期保值,希望在成本锁定方面起到作用,但在期货市场赚钱还是风险比较大的,尤其生猪价格波动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是那么好判断。“不排除可以通过期货盈利,但是不是主要目的。大家更多还是运用这个金融工具做价格锁定,还是服务实体经济。之前是只能单边做多,期货上市后可以做空,把现货市场的一些损失从期货市场弥补回落。同时,生猪期货业可以与玉米、豆粕等期货产品形成产业链闭环,从上端原料到下端肉形成链条,做锁定的动作,对冲风险。”其称。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在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交流时则认为,不同于钢材等商品保质期很长,仓单可以流转,生猪期货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过从企业银行授信角度看,期货上市后应该还是有利的。“无论是养殖企业还是下游肉品加工企业,如果做了套期保值,可能会降低企业全年利润波动幅度,对企业信用评级有利,授信额度可能会上调,参与的企业风险已经有对冲。同时,产业链上也会实现利润再平衡,对原材料成本和猪肉产成品形成全产业的对冲,形成完善的对冲闭环。作为行业龙头,期货市场把他们的产品作为交割品,也有利于行业把产品质量向龙头靠拢。”
猪周期波动频率或有望减缓
“依照海外经验,美国在推出生猪期货后,猪周期从三年拉长到八年。因此生猪期货上市后,或有望减缓我国猪周期的波动频率。”上述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称。采访中,多数行业人士均表示,生猪期货上市的最大意义在于价格发现,将协助养殖户安排生产。
“期货这个工具最初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农产品季节性的价格波动问题。畜牧养殖行业本身前期投入较大,需要对价格提前预判才能做好产能布局,这也是生猪期货的最大功效。”冯永辉称,对于中小散户而言,生猪期货上市后最初直接进场的可能性也不大。但运用这一工具,养殖户可以看到市场对生猪次年价格的判断,再对比现在的价格,决定当下能不能补栏。对于市场来说,价格发现是没有任何门槛的功能,即使不做期货业务,也随时都能看到期货价格,看到价格就会发挥价格发现价格指导的作用,生产者就能根据这个价格安排生产。
程小勇也表示,我国期货市场上的畜牧产品除了此前的鸡蛋,就是新上市的生猪产品。生猪此前是区域性市场,期货上市后,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统一市场,对行业有序发展有帮助。此外,生猪期货上市对畜牧行业有借鉴性意义,活体的交割标准、合约订立都是尝试。生猪期货上市不排除会加剧价格波动,但也有利于生猪市场的透明化。此前生猪价格上涨有时是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期货上市后,生猪存栏的变化、需求变化,都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提前反映,也有利于相关部门进行提前调控。
“猪周期就是生猪价格的变化周期,一般是三到四年一轮。由于我国我国畜牧业集中度比较低,因此有很强的周期性。价格低点的时候,企业盈利状况不理想,甚至亏损,对于养殖者信心会形成打击,也不利于行业发展。期货上市后,因为有价格发现的功能。最重要目的是提高行业集中度、规模化,让生猪行业健康稳健的发展,目标是降低猪周期波动。”卓创分析师李霞也认为,我国生猪养殖集中度低,虽然龙头企业有相应的人力和人才去判断行情,但由于占比较小,依然无法去判断市场整体供应的量。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数据显示,2007-2017年,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下的养殖户出栏量占比由78%降至44%,年出栏量在10000头以上的养殖企业出栏量占比由4%增至18%,规模化比例提升明显。行业格局方面,我国生猪养殖较为分散,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较小。2016-2019年行业CR3(温氏、牧原、正邦)由3.21%提高到6.35%,CR10由4.35%提升至8.24%,集中度非常低,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她表示,期货远月是对生猪未来价格的预期,如果预期价格偏低,养殖利润不乐观或低于预期,生猪养殖者就能放缓扩产节奏,甚至不推动扩产,不至于没有方向。如果没有价格指引,养殖者按照自己的规模继续扩产,就会造成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低,伤害养殖者信心,形成恶性循环,这对于中小散户意义会更加明显。期货就是给市场提供了工具,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猪价短期高位难改周期下行
2020年三季度,国内生猪价格整体显著下滑,从8月12日的38元/公斤回落到了11月26日的29元/公斤,市场普遍判断猪周期已步入整体下行轨道。
然而,2020年11月底12月初,由于马上进入传统需求旺季,加之前期价格下跌导致市场恐慌出栏,市场可供出栏的肥猪出现供应不足,猪价应声上涨。据搜猪网统计,1月6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达到36.84元/公斤,猪价已连涨达半月之久。
受市场价格波动及生猪期货上市在即等利好因素刺激,近期A股市场上生猪养殖概念股出现大涨行情。2021年开年至今四个交易日内,牧原股份股价已上涨近25%,新希望累计涨幅也达到15%。
“受元旦后需求回落及高价肉掣肘消费等影响,生猪市场供需端博弈再次加剧,猪价涨势有所收窄,部分地区屠企出现一定的压价情绪,但猪价持续大涨后养殖端压栏观望情绪高涨,规模化企业降价出栏积极性较差,稳价意愿较高,猪价高位盘整态势明显。”冯永辉指出,
近期猪价上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当前处于季节性消费旺季,需求有一定支撑,往年猪价上涨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但是持续不了太久,价格很快会回落。
李霞也表示,生猪期货上市,大幅拉动现货,不是相关部门希望看到的。现在是年初也是月初,规模厂的出栏量本身就较少,加上北方天气寒冷影响市场调运,但市场需求还是旺盛的,所以出现了短时间的供需变化,价格上行。但是国家相关部门会从中调控,有能力也有措施去平抑价格波动。
她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6-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整体是不断增加的,由4.1亿头增至7.0亿头,最大增幅达70.29%。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9年生猪出栏量降至5.4亿头。随着复产效果显现,预计2021年生猪出栏量将扭转下跌趋势。据卓创监测数据显示,至2020年年底我国生猪存栏量将恢复到正常年份的6-7成。
目前猪周期已步入下行轨道,今年生猪价格将出现震荡下行,但全年还是在盈利期,到年底可能会达到盈亏平衡线,2022年养殖户或将进入亏损期。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