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确定性机会较强 部分板块存系统性风险

  2021年开年,A股喜迎开门红。虽然上周五微跌收阴,但沪指已站稳3500点,连续一周成交破万亿。对于指数突然暴涨,私募表示,短期的快速上涨难以持续,但一季度市场确定性机会强,震荡上行的春季躁动可能并未结束。

  不过,对于看好板块和方向,私募却呈现较大分歧:有的坚守前期涨幅较大的热门板块,如消费、科技和医药;有的则认为部分板块估值偏高,存在系统性调整的市场风险,开始转战顺周期板块,关注有色、券商等领域。

  一季度确定性机会较强

  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指出,A股目前处于历史上第三次里程碑式的大牛市当中,此前两次牛市持续时间至少两年,因此,这一次结构化牛市理论上比前两次持续时间应该更长,上涨幅度应该更高。2021年结构牛市还将继续,而且会愈演愈烈。

  不过,丹羿投资却提示风险:“最近这一周的市场是非常极端的,虽然市场指数上涨,但两市有3000余只股票下跌,也就是说涨的只有10%~20%的股票。目前大部分的钱都堆到大蓝筹、大龙头上面,我们觉得短期有点透支,这种急涨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同时,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认为,短期的快速上涨难以持续,但震荡上行的春季躁动可能并未结束。

  对于2021年的开门红能持续多久,华夏未来资本基金经理杨俊表示,短期来看,取决于各种资金能否持续进入股市。经过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的大幅上涨,当前市场估值较高,部分行业已呈现泡沫化迹象,市场的继续大幅上涨增加了内在的调整压力。

  致顺投资表示,目前来看,一季度市场机会的确定性最强。一季度经济同比强劲增长,全球复苏共振;政策转向温和,消除市场对信用紧缩的担心;流动性环境大体稳定,风险偏好维持在较高水平。

  伊洛投资也认为,以确定性而言,一季度的业绩仍有较明显的回暖和释放。未来,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均利好A股市场的整体发展,但因过高的流动性推升金融市场估值屡屡拔高,对此需要警惕。

  常春藤资产预计2021年A股整体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回报率将会明显低于2020年。A股自2020年四季度到2021年上半年,或将处在典型的复苏期,体现为基本面驱动的特征。以二季度为分水岭,A股将会进入转折期。二季度之后,随着基数的上升,增速将有所放缓,虽然盈利总体仍将高于上年同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盈利增速下降和估值下行的双重压力。

  对于影响未来A股走势的关键性因素,安徽明泽投资董事总经理马科伟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关注疫情能否顺利控制;二是关注外部政治环境的动荡会不会加剧;三是关注两会之后会不会有一些持续性的刺激政策,从而让我国在后疫情时代能够更快地去超越外部。

  丹羿投资认为,影响未来市场的因素主要是货币政策。如果疫情能够快速控制住,经济快速复苏,全球的货币政策存在收缩的可能,如果收缩过快过大,会对股票市场有较大冲击。

  远策投资表示,短期行情延续性主要取决于资金进场节奏和市场情绪过热后的调整需要。在与楼市等其他资产的横向比较下,居民财富正转向对权益资产的配置,这是决定未来A股走势的关键性因素。同时,影响市场走势的外部因素来自海外疫情和通胀预期的变化,内部因素来自对企业盈利恢复和流动性状态的持续确认。

  部分板块估值偏高

  多位受访人士在谈及当前市场存在的风险时,都提到部分板块估值偏高,或存在系统性调整风险。

  上海某中型私募总经理指出,市场的风险可能集中在快速上涨后的回调,目前有很多热门公司的估值水平偏高。东方马拉松董事长钟兆民也认为,目前市场的主要风险在于少数股票持续突破历史估值的风险,但对于风险是否会释放、以何种方式以及何时释放仍是不可预测的,建议投资者谨慎投资,做符合自己认知的事情。

  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指出,未来市场风险首先来自抱团取暖的机构预期过度一致,导致很多股票估值处于相对高位,投资者需要警惕。另外,如果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经济复苏,下半年的通胀预期可能上升,进而导致利率提升,对股市会产生压力。

  伊洛投资表示,2020年全球为对抗新冠疫情,宏观杠杆率不断提高,通胀预期增加,流动性充裕亦推升金融市场估值屡屡拔高,高估值出现系统性调整的风险需要警惕。另外,随着打破刚兑预期增强,信用风险也值得警惕。

  大多数人都能看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一些风险,不过,常春藤资产认为,内部信用风险更值得重视,“债市爆雷近年频频发生,其背后是由于金融业发生的一个本质变化——打破刚兑。过去几年,宏观杠杆率持续增加,加大了未来去杠杆的压力,2021年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压力仍然较大。”

  “金融市场本身就是带风险的,通过非理性的杠杆进行投资风险更大。另外,近期有色金属现货价格持续大涨,可能对中国下一步制造业升级造成很大影响,需要引起警惕。”马科伟表示。

  杨俊认为,资本市场永远是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当前市场的主要风险,一是政策调整的风险,尤其是货币政策调整导致系统性风险;二是海外市场调整,拖累A股市场;三是当前以沪深300为代表的A股估值较高,处于历史上近80%分位,经历了前两年的持续大涨后,有内在的调整压力。

  致顺投资指出,目前市场尚未出现系统性风险的信号,判断一季度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低,未来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来自政策转向的节奏和力度的不确定性。

  此外,远策投资向记者表示,由于现阶段市场主要驱动因素来自资金的流入,风险也会主要来自资金面的不确定性。虽然资金流入权益市场是长期趋势,但节奏和结构会带来短期风险,资金流入节奏放缓会带来短期的市场调整风险,资金分布结构的变化也会带来不同板块的赛道拥挤风险和回调压力,要关注可能影响资金面的因素及变化迹象。

  投资方向出现分化

  钟兆民称,在投资方向上,最确定的赛道还是消费服务,最朝阳的赛道在医疗健康,而最具有爆发力的赛道在信息科技赋能传统行业。此外,受益于庞大的市场、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工程师红利,他相信在“智能制造”领域将出现批量、代际式的机会,在投资上会始终关注风险收益比。

  常春藤资产告诉记者,成长首选新能源车和军工板块,虽然近期板块涨幅较大,但从全年或更长的维度来看,当下可能仍只是产业爆发初期。新能源车过了导入期,渗透率提高到15%以上后就来到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了,产业链热火朝天,绝没到熄火的时候。

  陈宇表示,专注三个赛道——医药、科技、消费,科技赛道主要关注智能电动车产业链、人工智能、农业的安全和科技,消费赛道主要关注烟、酒、茶,医药赛道关注三个细分行业——料药、检验试剂、CRO方向。

  丹羿投资则表示,虽然投资一直聚焦消费、科技和医药领域,但现阶段如果是透支预期的股票,会选择卖掉;估值合适的,会适当加仓。

  除了坚守上述热门板块,更多私募开始关注其他非热门领域的投资。

  远策投资认为,从行业和板块布局上,需要注重顺周期、成长、港股等资产的均衡,具体关注顺周期行业中的原料类、设备类细分龙头,医药中的CXO、器械和伴随诊断领域的投资机会,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头部公司,消费领域中兼具成长和格局改善的细分品类等。

  杨俊表示,持续上涨的公司很容易被投资者看到,但更应该去关注那些并不在聚光灯下的机会,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变化。他认为,机械、化工、电子、半导体、等行业从来是投资机会不断,而2020年受疫情冲击的消费、服务行业也值得重视,如酒店、院线、保险等行业。

  伊洛投资指出,以确定性较高的板块而言,制造业资本开支扩张、库存去化和弱美元环境推动资源品价格持续走高,顺周期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存在一定的修复空间;同样受益于美元指数走弱,煤炭、有色、化工、矿产企业盈利也将大幅改善。在信用环境趋于宽松的背景下,企业的资本开支回升,利好机器人、高端机床以及注塑机等机械业绩回暖;同时,高端设备亦随着产能扩张维持较高景气度。

  此外,伊洛投资还看好金融板块,认为注册制全面推行利好券商股;国常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利于缓解银行的资本压力和信用风险。此外,随着排至2021年的订单逐步释放,家电、家居、海运以及汽车等可选消费业绩将开始回暖。在出口持续超预期背景下,海外营收规模有望扩张的产品出口型行业预计将保持较好的盈利状态。

  马科伟也告诉记者,他布局的是一些业绩确定性比较强或者基本面持续向好的板块,比如券商板块、基本面持续性向好的环保板块以及业绩确定性强的白酒板块等,另外一些低估值的板块短期也存在一些机会,拉长时间来看的话,还可以顺着国产替代路线去延伸,挖掘一些能够在医药、化工、农业细分领域原材料端实现国产替代的品种。

  常春藤资产表示,除了成长股,还寻找现金流最好的行业和公司,作为防守性板块的配置,重点关注白酒和调味品为代表的消费品行业、医药行业、保险行业和永不褪色的优秀互联网公司作为业绩的压舱石。

  此外,还有私募认为港股的机会更大。张可兴坚定认为,机会主要在港股。在他看来,港股近3年都没有跑赢A股,且港股目前是全球的价值洼地,而AH股溢价处在历史的高位,如果人民币的升值,港股的机会可能更大一些。此外,和港股的联动性在短期比较大的美股,他认为美股2021年大概率是震荡市,在这种市场情况下可能有从美国欧洲出来的资金进入港股和A股。而A股很多板块的估值处在相对历史的高位。如果今年股价是靠继续提升估值的概率并不大,还是得靠业绩驱动。今年,港股可能不仅是获得业绩驱动,而且获得估值的提升,会获得戴维斯双击的过程。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房佩燕 任子青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A股市场开始持续走强,不少新基金建仓积极,成立以来已获得可观收益。也有基金经理较为审慎,建仓节奏缓慢。  从近期基金净值表现可以看出,部分新基金相当积极,快速建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