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南京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网友热议。该微博消息称,目前部分餐厅“扫码—关注商家公众号—点餐”的吃饭三步骤,看似简化了程序,实则为消费者带来了困扰:老年人不会扫码怎么办?扫码会泄露个人隐私吗?对此,南京市消协回应:消费者可以拒绝扫码点餐,餐厅要方便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
@南京发布发布微博引网友热议
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曹炜:
没有选择的服务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伤害
“不是要拒绝扫码点餐,而是提倡经营者提供多种方式的点餐服务。”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曹炜在接受总台央广《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曾有消费者向消协反应,自己在扫码点餐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尤其是老年群体。不仅是点餐,在购票、就医等其他领域也是如此,部分商家只接受微信、支付宝扫码等网络付费形式,不收现金,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
“做生意不收现金是很不合适的。”曹炜说,虽然扫码点餐方便快捷,但未必适合所有人群,企业应该从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兼顾中老年群体以及特殊群体的需求。曹炜认为,单一的、没有选择的服务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伤害。
“扫码点餐还涉及消费者信息保护的问题。”曹炜说,有些商家需要消费者加入会员、输入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这就要求经营者保护好消费者隐私,不违法违规推送广告。曹炜提醒消费者,正常的二维码点餐、付款操作不会泄露个人隐私,但要谨防二维码中的恶意链接,不要点击下载不明软件,保护好自身权益。
江苏餐饮协会会长于学荣:
“扫码点餐”可节约近三成用工成本,应兼顾传统方式
“为了方便消费者点餐,缩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科技公司推出了扫码点餐这项服务。”江苏餐饮协会会长于学荣在接受总台央广《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餐饮业作为传统行业,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自我提升,方便消费者。但很多中老年消费者目前还不太适应扫码订餐,因此,协会鼓励商家进行“双轨制运营”,即“信息化产品提升”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两条腿走路,等一等数字餐饮“快节奏”发展中的“慢需求”。
于学荣表示,扫码点餐其实是信息化的产品,与新型会员管理体系和营销方式密不可分。通过扫码点餐、加入会员这种形式,企业可以将特色服务信息、本地优惠信息等及时推送给消费者,激活消费,同时还可以节约近三成用工成本,是打造数字餐饮的利器。
随着大众化餐饮时代的到来,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数字化产品要升级,传统点菜服务也不能“掉队”,在会员管理方面,要做到入会自由,退会也自由。
数码话题观察者黄浩:扫码点餐不该是“唯一解”
谨防餐饮大数据“杀熟”
数码话题观察者、3C数码评论员黄浩认为,扫码点餐确实可以提升效率,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但它不该是“唯一解”,企业应该在寻求低成本和保证服务品质之间找到平衡。
关于“扫码”的另一个争论点在于是否安全。有消费者表示,扫码之后商家不仅仅让消费者直接点餐,还要被获取位置,填一些信息,用手机号码登录……这其中有什么安全隐患吗?对此,黄浩表示,商家引导消费者关注自己的公众号是一种极低成本的获客行为,方便后续发广告、推送等进一步营销,这里面几乎不存在安全问题,只有自己的朋友圈被“侵犯”的不适感,毕竟很多消费者都把微信当做自己的私密社交空间,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可能存在的“大数据杀熟”。
“商家掌握消费者太多的数据信息,未必是什么好事”,黄浩说,当具备自学习能力的大数据系统检测到消费者经常在某家店点某些菜品时,部分不良商家就有可能利用消费者对于平台的信赖慢慢涨价。“今天涨一元,明天涨一元,根本看不出来”,黄浩说。
有人认为,餐饮企业运营公众号的“风潮”是一种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因为其推送的大部分内容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垃圾信息。对此黄浩表示,尽管对消费者无益,但这确实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企业用扫码加关注这种极低的成本“获客”,然后推送广告,只要百人中有一人被广告吸引,企业就可能收回推送成本。
“就是在赌几率,总有人觉得推送的内容有用。”黄浩说,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也是如此,亏本没关系,只要能“获客”。商家一开始对消费者施以小恩小惠,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当习惯养成,商家就拥有了定价权,这是扫码点餐背后反映出来的互联网思维方式。
这种运作模式是否真的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待讨论,但对于扫码点餐这件事,黄浩认为,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是最好的选择。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