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出席介绍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
在本次发布会上,央行就近期市场关心的货币政策转向、降准降息空间、蚂蚁集团整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房地产金融调控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陈雨露表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央行会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徐想摄)
先看本次发布会要点:
1、目前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蚂蚁集团已经成立了整改工作组,正在抓紧制定整改时间表,对标监管要求来进行整改。同时,也要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企业的正常经营,确保对公众的金融服务质量。
2、目前经济已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企业信贷需求强劲,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说明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3、目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9.4%,其中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6%。不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历史上的准备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都不高。
4、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不全是影子银行业务,比如委托贷款当中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就不是这方面的业务。当前,扣除5.4万亿元的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后,社融里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合计约是12万亿元。对于某些非银行信用中介的具有高风险特征的“影子银行”业务,剔除了重复之后,估计目前的存量大概有32万亿元左右,比上年末减少约2万亿元。
5、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已连续29个月回落。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去年的28%。
6、央行按照“租购并举”的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近期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7、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汇率变动对出口和经济的正负影响基本相互抵消。未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将成为常态,既不会持续升值也不会持续贬值,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8、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是相对缓慢的,对实体经济的压力传导和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叠加在一起,外部的风险需要警惕。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脱离实体经济基本面,波动幅度在不断地加大。全球流动性高度宽松的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方向易变、波动也在加大。
9、2021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受上年同期基数的影响,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将会出现先升后稳的走势。
10、未来随着疫情缓解,经济企稳回升,投资项目逐步推进和开展,单位资金支出将有所加快,停留的单位活期存款也将有所减少。另外,由于规范存款产品带来的结构性产品向活期存款转化也会减少,预计未来M1的增长将会比较平稳。
回应降准降息:当前利率水平合适,存款准备金率不高
临近年末,近期市场降准的呼声再起。1月15日央行开展了5000亿MLF操作,用于对冲1月15日3000亿MLF,和1月25日2405亿TMLF到期。本次央行采取小幅缩量续作的方式开展了MLF,阶段性结束了前期延续了超量对冲方式。缩量续作的操作也引发了市场对于未来货币政策是否会收紧的担忧。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孙国峰就当前利率水平、降准等问题作出直接回应。他表示,在观察利率水平的时候,应当更多关注实际发生利率的变化。2020年12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19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降幅大于LPR同期降幅。此外,贷款利率下行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推动存款利率下行。2020年12月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7%和3.9%,分别较上年末下降5个基点和16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徐想摄)
“目前经济已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企业信贷需求强劲,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说明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孙国峰称。
针对降准问题,孙国峰表示,2018年以来,央行10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目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9.4%,其中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6%。
“不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历史上的准备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都不高。”孙国峰称。
孙国峰表示,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货币政策在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因此,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下一步,央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调节,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银行体系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央行提出的“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货币政策目标,陈雨露解释称,基本匹配并不意味着完全相等。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治理的需要,略高或者略低于名义经济增速,以此体现中长期内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在经济运行的非正常时期,经济增速可能会大大偏离潜在的产出水平,这时货币政策就要参照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来把握。
“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央行会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陈雨露称。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当前货币金融环境较为友好,年初以来一般存款增长形势较好,当前时点资金利率中枢要明显低于2018年年初水平,市场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充裕状态。今日央行缩量投放MLF,并非意味着货币政策全面转向收紧。事实上,在本次MLF报量中可以看到,部分一级交易商流动性较为充裕,对MLF的需求并不强烈。进入1月中下旬,随着缴税缴准和春节取现高峰的来临,央行也会适度加大基础货币投放进行维稳。
房贷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逐步释放,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已连续29个月回落。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去年的28%。
邹澜表示,近年来,央行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重点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了房地产的金融调控。牵头金融部门加强对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统计监测,引导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合理增长,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第二,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按照规则化、透明化方向,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第三,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按照“租购并举”的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近期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徐想摄)
邹澜透露,下一步,央行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持。
未来人民币汇率既不会持续升值也不会持续贬值
谈及去年的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孙国峰表示,与其他主要货币相比,去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较为适中。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汇率变动对出口和经济的正负影响基本相互抵消。
“去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有所贬值。这些波动都是正常的,说明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作用,为央行根据我国经济形势自主实施正常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孙国峰称,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孙国峰认为,这将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收支状况和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等因素。总的看,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将成为常态,既不会持续升值也不会持续贬值,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此外,前不久央行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当中特意提出要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对此,陈雨露也作出了解释。他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是相对缓慢的,对实体经济的压力传导和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叠加在一起,外部的风险需要警惕。一是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脱离实体经济基本面,波动幅度在不断地加大。二是全球流动性高度宽松的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方向易变、波动也在加大。三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前所未有,低收入国家债务风险还会进一步的上升,可能会进一步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外部风险,陈雨露表示,重点还是要坚持国内优先的原则。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夯实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持续提升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在G20等国际平台上与其他各国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来共同为全球经济未来的复苏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今年物价水平大概率温和上涨
物价的稳定是货币政策核心的政策目标,去年12月CPI同比由降转升,全年CPI同比上涨2.5%。展望今年的物价水平,陈雨露认为,受猪肉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共同推动,2020年末CPI环比涨幅比较大。从中长期来看,202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产能也已经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所以CPI环比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同时,陈雨露强调,确实要关注核心CPI的变化。由于居民收入增速仍然在恢复过程中,再叠加局部地区疫情的反复,还有服务性消费仍然受到一定制约,所以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仍然处于低位。下一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国内消费需求逐渐复苏释放,未来核心CPI有望继续回升。
“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受上年同期基数的影响,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将会出现先升后稳的走势。”陈雨露称。
三方面因素推升M1增速
2020年末,狭义货币M1的余额是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这个增速是比2019年高4.2个百分点,增幅较为明显。其中,单位活期存款是M1里的主体,占M1的比重九成,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对于为何去年M1增速较多,阮健弘解释有三方面因素:
第一,在稳企业、保就业的结构性政策支持下,传统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支持稳定了企业现金流,推动了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快。11月末,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速16.5%,新增额占全部单位活期存款的比重是30%。
第二,一些行业获得了比较多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项目还没有全部实施,所以形成了一定的资金沉淀。从数据上看,公共管理、商务租赁等行业在新增的单位活期存款中的比重占比不低。这些行业有些项目的筹资和投资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出现了资金的暂时停留状况。
第三,存款产品的规范推动了活期存款的增加。2019年10月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对结构性存款等产品进行规范,部分资金流向了活期存款中的协定存款。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徐想摄)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