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热议“基金抱团”多因素助推投研趋同化

  开年以来,公募基金“抱团股”上演过山车行情,时而凶猛上攻,时而高位摔下。在此期间,卖方投研圈也围绕公募基金抱团现象展开激烈讨论。

  部分券商研究机构认为,公募抱团持股属于正常现象,A股机构化趋势让一批被公募资金重仓的白马股频频创出股价新高,抱团的逻辑实际上是对优质赛道的认同。也有券商研究人士认为,抱团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筹码过分集中、估值过高,存在见顶风险,抱团松动大概率将会发生。

  公募抱团引发券商热议

  “基金抱团股”左右着A股走势和资金走向,由此引发一波影响面极为广泛的大讨论:“基金抱团”到底会不会结束?券商投研机构频频发出研报,激烈争辩公募机构抱团现象。

  券商研究机构的观点分歧非常明显。一方面,很多券商研究人士认为,当前机构抱团现象是A股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且基金重仓的股票多为核心资产或行业龙头,看重的是优质赛道和高景气行业的优秀公司,这和过去市场理解的“机构盲目抱团”有着很大的区别。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师王德伦认为,从A股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当前的“机构抱团”并非过去的“机构抱团”。A股一批优质核心资产脱颖而出,成为QE时代的“非卖品”。随着A股美股化进程的推进,核心资产长牛已在途中,中国核心资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备稀缺性,成为QE时代抵御贬值的最佳“非卖品”。

  中金公司研究观点认为,机构持股向少部分个股集中或成为长期趋势。对比海外市场可以看到,投资者关注度或向少部分公司集中。当前A股的集中水平与海外仍有差距。与此同时,被动与主动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都在向头部集中,投资决策权也会向少部分人倾斜,投资行为或将更一致。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当前公募抱团已经出现了“泡沫化”迹象,需要警惕投资风险。开源证券分析师牟一凌表示,趋势交易者的“拥挤”将会使市场对于资产价格本身较为敏感,交易层面的负向循环可能出现。

  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孟磊在公开采访时也表示,“抱团现象”短期内不太可能瓦解,但是部分股票或部分板块龙头的估值会面临一定的盘整压力,很难说估值上面有特别大的提升空间。

  除了股市抱团之外,债市抱团的现象也同样明显。招商证券指出,当前转债市场机构“抱团”现象也已相当显著,具体表现为优质品种的转股溢价率明显抬升,转债成交集中度持续增强,以及转债基金显著跑赢转债指数。

  卖方投研同样出现抱团

  核心资产定价模式趋同

  尽管多数机构认为,公募代表的机构资金涌入核心资产,以及随之引发的抱团现象存在合理性,并且短期难以瓦解,但也有投资人士指出,这类现象背后存在的核心资产定价模式的趋同化更值得关注。

  深圳某中型私募机构量化部负责人表示,买方抱团现象并非新鲜事。很多基金经理对优质资产挖掘的能力都非常强,对核心资产或龙头股的定价模式也比较类似,集体调研、集体买入的情况非常多。同时,很多知名基金经理“公奔私”后,仍沿用过去选股的逻辑,加上优质资产反馈的回报丰厚,也让买方资金的抱团行为变得越来越紧密。

  在某券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看来,不仅公募抱团明显,券商也存在“抱团”研究的现象。“买方投资行为会直接影响投研方向,使得很多研究员围绕基金重仓股进行重点投研服务。而且,投研抱团、追逐市场热点,也是分析师们快速获取买方信任和市场认可度的有效途径。这也意味着,独立性投研和高质量研报始终是稀缺品,而长期来看,抱团研究并不利于投研发展。”

  也有券商机构研究所人士指出,机构抱团背后往往也存在一些规律,比如“越担忧抱团、抱团行情越凶猛”、“抱团板块引发估值持续溢价”、“抱团持续周期较长但中途仍有假摔”等有意思的现象。该研究机构强调,一旦抱团出现瓦解迹象,千万不能左侧抄底,更不要相信“抱团板块永远跑赢”的说法,投资者跟随抱团资金需要警惕区间高位风险。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张莉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进入2021年以来,机构资金集中持仓的核心资产在二级市场波动加大,贵州茅台、立讯精密、隆基股份、迈瑞医疗、宁德时代等公募重仓股都出现高位调整。公募等机构资金、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