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ETF未能延续昨日涨势,港股100ETF盘中触及跌停,收跌9.88%,昨日收盘涨停。港股通50ETF收跌6.71%,上证港股通ETF收跌5.58%,恒生ETF收跌4.83%,恒生指数ETF收跌4.17%。
延伸阅读:
南向资金持续抄底港股 业内提醒:警惕ETF高溢价风险
今年以来,资金买入港股的热情持续高涨。数据显示,2021年12个交易日的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已达1853亿港元。ETF更是一马当先,1月19日,全市场的ETF涨幅榜上,港股100ETF、上证港股通ETF、港股通50ETF、恒生指数ETF、香港证券ETF、恒生国企ETF、H股ETF等均有不错表现。
究其原因,大量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逐渐替代传统的金融、地产业成为港股市场主流,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网易、小米、美团等。香港市场逐渐呈现新经济行业聚集、龙头企业扎堆、估值相对较低三大特点,成为内地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但业内人士也提醒,由于港股ETF存在折溢价套利机制,通常情况下交易价格与净值趋于一致,但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其折溢价在短期内也可能出现较大波动。目前港股方向的几只ETF规模都不大,大比例溢价或属于套利资金的套利行为,应谨慎。
资金涌入港股抄底 低估值、新经济公司成重要选择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继南向资金连续19个交易日净买入港股后,1月19日,南向资金继续汹涌。数据显示,当日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到265.93亿港元,2021年12个交易日的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已达1853亿港元。对照北向资金,12个交易日净买入金额仅为396亿元。
注册地在香港的通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黎子杰表示,2020年3月以来,尽管港股大市表现相对滞后于全球主要股指,但部分中资新经济个股表现亮眼,国际资金是推动该类股票走强的主要动力。而2020年12月下旬,港股市场经历一轮主力资金换手,国际资金出于种种原因,大规模撤出港股市场;与此同时,内地资金涌入接盘,2021年以来该趋势更加明显。
从港股盘面观察,主力资金换手现象确实存在。一方面,以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为代表的新经济股均于2020年12月下旬出现放量下挫走势,随后迅速拉升,多只个股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另一方面,从港元汇率表现看,美元对港元汇率自2020年3月至11月连续触及7.75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国际资金涌入香港市场迹象明显;而自2020年11月至12月,港元汇率开始走低,美元对港元逐渐脱离7.75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国际资金开始流出香港市场。
在资金争相涌向港股市场的浪潮中,ETF一马当先。1月19日,港股和沪港深ETF上演集体躁动。当日全市场的ETF涨幅榜上,港股100ETF、上证港股通ETF、港股通50ETF、恒生指数ETF、香港证券ETF、恒生国企ETF、H股ETF等均有不错表现。其中,港股100ETF涨停,上证港股通ETF、港股通50ETF盘中均触及涨停。
从成交金额来看,恒生ETF当日的成交额高达62.20亿元,直逼规模巨大的货币市场基金。此外,H股ETF、港股通50ETF1月19日的成交额双双超过20亿元,一举超过此前活跃的A股市场行业和主题类ETF基金。
除了二级市场的火爆外,港股ETF的盛宴,同样在新发基金一端上演。
2021年开年不久,港股ETF的发行就已经热火朝天。继1月18日,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和银华中证沪港深500ETF发行后,1月19日,工银瑞信、华泰柏瑞和嘉实旗下的3只中证沪港深互联网又开启了认购模式,并且都只卖一天。而在1月20日和25日,市场还将迎来另外2只沪港深ETF:汇添富中证沪港深500ETF和国寿安保中证沪港深300ETF。
在港股ETF密集发行的大环境下,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寻找各自ETF产品的卖点。
1月19日发行的包括华泰柏瑞沪港深互联网50ETF在内的首批上海证券交易所跨沪港深ETF产品,是首批采用了跨市场股票ETF交易结算模式的跨沪港深ETF产品,在资金套利效率以及二级市场折溢价率控制方面特点突出。
除了机构投资者,一些中小投资者也同样热情。某大型券商营业部相关人员就表示:“近期港股行情火爆,咨询港股通开户的客户明显增多。”
那么,内地资金缘何涌入港股?中信建投证券创新业务负责人熊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受香港交易所上市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大量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逐渐替代传统的金融、地产业成为港股市场主流,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网易、小米、美团等。香港市场逐渐呈现新经济行业聚集、龙头企业扎堆、估值相对较低三大特点,成为内地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
展望2021年,基金机构普遍表示看好港股机会。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余昊分析指出,近期南向资金汹涌主要是因为A股和H股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相比较而言,当前港股市场估值不高,后期补涨潜力较大。基金将一部分资金配置到港股市场上,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因此,港股近期成为机构配置新资金的重要选择之一。余昊表示,这两年南向资金主导了港股的估值变化方向,未来南向资金对港股的影响力或进一步提升。
汇丰晋信沪港深基金、港股通双核基金基金经理程彧指出,近期南向资金蜂拥进入港股市场,原因在于大多数投资者都看到港股市场当前的潜在优势和吸引力,导致市场形成了一致预期。因此资金与行情产生共振,一定程度上也形成“港股表现越强-南向资金越多-港股表现越强”的正循环。不过,程彧也表示,港股市场相对更看重实打实的企业盈利,一般很少有单纯“炒估值”的情况。因此,港股资产配置也应当更多围绕“核心资产”进行。
警惕港股ETF高溢价风险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港股ETF大涨,也让溢价风险引发关注。根据Choice数据,截至上午收盘,海通证券分类的8只港股ETF均岀现溢价交易。其中,溢价率最高的是港股100ETF,上午涨9.17%,溢价率10.87%,这也是这只基金上市以来最高的溢价率水平。其次是恒生ETF,午盘涨幅5.35%,溢价率7.48%;上证港股通ETF排第三,涨幅6.19%,溢价率3.32%。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港股ETF存在折溢价套利机制,通常情况下交易价格与净值趋于一致,但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其折溢价在短期内也可能出现较大波动。有业内人士提醒,目前港股方向的几只ETF规模都不大,大比例溢价或属于套利资金的套利行为,应谨慎。按照1月18日的单位净值和份额估算,目前8只基金累计规模33.07亿元。其中,溢折率最高的华安基金旗下港股100ETF,规模只有1.32亿元;排第二的华夏恒生ETF,是上述8只基金中规模最高的,但也只有11.02亿元。
资深港股基金人士诸进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一般ETF出现溢价是因为投资者踊跃做多而导致ETF价格高出资产净值,但这种溢价不会持续太久,一般一两天就会恢复正常。”
在他看来,恢复正常的触发因素也并不全是套利。“内地跟境外有点不同,内地的ETF套利更多,而海外ETF有专门做市商维持价格或净值秩序,而且投资者种类也比较丰富,所以很快会重回均值平衡状态。”他称。
深圳诚诺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兼研究总监胡宇对第一财经称:“如果从朴素的价值投资原理来看,港股的国企股的确估值便宜,很多都是0.5倍左右的市净率,都是历史底部的位置。本次南下资金纷纷抢筹港股廉价筹码,表明资金永远是往估值洼地流的,就像水往低处流是一样的道理,牛市到了下半场就是指港股会A股化。因为A股的资金太多,必将会填平港股的估值洼地,目前来看,恒生指数创历史新高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博大金融控股非执行主席温天纳表示,环球市场量化宽松,内地经济走势强劲,都使得港股受到资金追捧,港股逼近3万点大关,这跟过去两次的政策性推动有一定的区别,未来投资者需要持续关注货币政策边际变化等。
但是,不乏机构认为需要谨慎。赵文利认为,尽管目前南向资金掌握了主导权,“但毕竟港股的大股票的定价权转移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外资的动向需要密切留意。后市的风险就包括因为估值抬升后引发的中外资金博弈(外资对估值更为谨慎),以及疫情反复、地缘政治风险等,而这些因素反映在资金流向上就使得美元走势成为关键的跷跷板,当前市场过度看空美元有点危险,耶伦也不认同弱美元政策取向。一旦美元意外转强,新兴市场资金难免外流。”
诸进人亦称,最近港股表现突出,科技指数更是屡创新高,恒指也将迈向30000点,因此后市仍需适度谨慎。(来源:中国经济网)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