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一篇名为《武汉某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在爱尔眼科治眼致右眼视网膜脱离近乎失明》的文章在网络上传开。
%20据悉,艾芬因视力明显下降,于2020年5月前往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治疗。该院副院长王勇称其右眼患上白内障,为其做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但术后三四个月其视力仍未好转,于是前往武汉市某医院检查。
%20据武汉市某医院病历显示,艾芬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呈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视)。艾芬质疑武汉爱尔眼科对其治疗不当,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未彻底检查眼底是否变性,导致其右眼视网膜脱离。
%20爱尔眼科:成立调查工作组
%20连夜赴武汉调查
%20对此,2020年12月31日晚上,武汉爱尔眼科发布声明,医院第一时间对诊疗全流程开展自查,患者(即艾芬)右眼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术后恢复结果显示,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底视网膜平复。目前,医院正积极联络患者,邀请其到医院复查。
%20启信宝显示,武汉爱尔眼科是爱尔眼科(300015.SZ)旗下全资子公司。
%202021年1月2日,爱尔眼科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告称,对于艾芬女士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的眼病诊治事件,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高度重视,迅即成立集团调查工作组,并于2021年1月1日连夜赶赴武汉进行调查。工作组将本着对患者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核实。集团对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关心和同情,并愿意为其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20做手术被忽悠?艾芬称术后视网膜脱离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还遭到这样的忽悠,不晓得有多少普通老百姓上当。爱尔眼科的行为不止是失误,而是没有医德,我要揭露这种现象。”
2020年12月31日,知名医生、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以一名患者的身份,硬怼300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爱尔眼科。
艾芬,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疫情期间,她带领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200多名医护人员日夜坚守,不懈奋战,受到各方关注。
艾芬是作为患者与这家知名上市公司“拉锯”。
2020年5月,艾芬觉得自己的视力下降,经爱尔眼科一名返聘医生介绍前往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治疗,大约花费2.9万元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仅过了半年时间,艾芬的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她觉得自己的生活瓦解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2月31日,艾芬在武汉家中接受记者的采访。她说自己现在头昏脑胀、一直休息,不能上班,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作为一名2岁孩子的母亲,她不能抱孩子;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她对自己的工作表示了担忧,“我急诊那么多精细的操作,我怎么搞?”
艾芬:植入人工晶体,却出现视网膜脱离
艾芬感到视力明显下降后,决定听从熟人推荐到武汉爱尔治疗。在她看来,爱尔眼科的检查设备比自己所在的公立医院多,而且是专业眼科医院。艾芬发给武汉爱尔副院长王勇的微信中提到,自己放弃公费医疗,自费到爱尔看病“只希望对视力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经过一系列检查,艾芬得到的治疗建议是有白内障,需要更换晶体。2020年5月21日,艾芬向武汉爱尔眼科的对接人咨询手术名称,对方告诉她王院长给她定的方案是右眼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加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
5月26日,艾芬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实施手术。但纱布揭开之后她没有觉得明显的改善,而且手术过的右眼比左眼光线暗淡许多,视力也没有什么恢复。王勇也问她有没有眼前一亮,她回复说没有。
在后来的两次复查中,艾芬再向爱尔医院方面强调自己的右眼视线非常暗淡。但当时爱尔眼科医院方面的解释是,人工晶体比自然晶体肯定要暗一些,以及角膜有水肿要慢慢恢复。但是,艾芬却没有等来症状好转。
10月底,她到自己就职的医院再次检查。根据艾芬向记者提供的一份该医院术前诊断内容显示:艾芬,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视),干眼症。术中诊断则显示,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右眼视网膜变性,右眼人工晶体眼,右眼虹膜前粘连。
经向眼科方面的医生咨询了解,艾芬认为,自己视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眼底问题造成的,也就是眼底的视网膜的问题。如果眼底问题及时检查出来,后来的视网膜脱离也可能避免。但爱尔眼科医院并没有对自己的眼底进行充分检查。
不得已之下,艾芬又再次通过微信找王勇沟通。“如果你们(即爱尔眼科)能够意识到我的眼底可能有问题,帮我找到视网膜病变的问题,我的网脱也可能避免。可是我的主诉仍然没有得到及时的重视。”艾芬认为,武汉爱尔忽视了自己的眼底病变和视网膜问题,且术后自己曾经反复强调自己并无明显改善后,他们仍然没有引起重视,耽搁了自己治疗的最佳时机。
她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日期为2020年5月21日的病例,称这是在自己要求下,后来复诊时爱尔眼科医院方面补写的门诊病历,而病例上方写着“眼底未查”。另外,人工晶体和自然晶体不一样。“这会不会加重了我的视网膜脱离?”
此次,艾芬选择站出来公开此事的原因,在于她认为爱尔的行为有违医德。
“一门心思要跟你换晶体,至于你这个人有没有别的病,都是次要的事情,就给我感觉就是这样的。”
另外,艾芬还认为自己的检查资料被篡改和调换。她觉得自己“白内障病变很轻”的原因在于其曾经在王勇的电脑上面看到一张自己眼部的术前照片。而从当时照片看来,自己的白内障症状很轻。而近期自己去找王勇,他提供了一张白内障病变非常重的照片。艾芬认为,近期王勇提供的照片,并不是自己眼睛的照片。
爱尔眼科回应:
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
2020年12月31日晚间,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发给记者一份名为《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声明》的声明。
武汉爱尔在声明中表示,经核实,该患者(指艾芬)右眼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有手术适应症,该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患者自主提供的三甲医院术前B超和OCT检查结果均显示眼底视网膜平复。
“我院5月24日术前眼底检查结果也显示其眼底视网膜平复,未发现视网膜脱离,周边部分被白内障遮挡,与术前患者提供的其他眼底影像学检查相符合,有白内障手术特征。”武汉爱尔表示,术后复诊结果显示,患者视力较术后明显提升。眼底视网膜平复。
另外,武汉爱尔强调,医院不存在对患者病历和检查资料进行篡改和调换的情况,愿意随时接受社会各界和卫生行政部门核查监督。目前,医院正积极联络患者复查,并愿意继续为患者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协助患者开展后续治疗。
不过,对于爱尔眼科医院的声明,艾芬认为对方在撒谎。
针对声明中提到的“周边部分被白内障遮挡”,艾芬认为自己的“白内障病变很轻,压根无法遮挡。”
艾芬向记者提供的一份微信聊天记录显示,2020年11月,艾芬向王勇沟通爱尔眼科术前没有告知她关于视网膜的任何问题,对方回复称,艾芬“手术前因白内障的遮挡和外伤瞳孔有前粘连,瞳孔扩不大,所以术前没有办法检查您的周边网膜”。
当艾芬进一步质疑时,王勇又称“门诊病历是记录初诊情况。进一步术前检查时,每个患者都做了眼底检查的,如眼底OCT 检查,B超检查等,这些检查没有发现您有网脱体征,我们才安排了手术,由于现有检查的局限性,瞳孔小,检查范围不完整,没看到周边网膜。”
爱尔眼科市值突破3000亿元
跻身创业板第四
12月31日,爱尔眼科股价上涨1.41%,报收74.89元/股,攀上了上市11年多来的最高点。
而2020年,爱尔眼科股价整体上涨147%,市值突破3085亿元,位列创业板第四。
市值不断攀升的爱尔眼科,业绩也在水涨船高,其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5.46亿元,已经高于2019年全年同比增长36.67%的13.79亿元净利润。
“四季度的数据还没出来,但整体情况挺好的。”上述爱尔眼科有关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4.02亿元,同比增长47.55%;实现扣非净利润10.02亿元,单季首次突破10亿大关,同比大增85.49 %。
旗下医疗机构数量超600家
从财务数据和市值来看,爱尔眼科不仅在民营医疗上市公司中鹤立鸡群,而且也使在公立医院处于边缘的眼科,成为了耀眼的赚钱业务。
“眼科在医疗市场的占比并不大,公立医院五官科的收入只占其整体收入的5%份额。”前述爱尔眼科有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该人士同时认为,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眼科市场需求端很旺盛,潜力也很大。
爱尔眼科提供的资料亦表明,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空间巨大,眼科疾病门诊患者数量快速增加。以近视问题为例,目前中国近视患者总人数已多达6亿。同时,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以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年龄相关性眼病持续增长。
而爱尔眼科还在大力扩张。
“未来的投入很大,以后我们的网点肯定比现在多很多。”上述爱尔眼科有关人士称。
爱尔眼科12月31日披露的投资者调研记录显示,未来其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长沙、武汉等城市打造九个标志性医院,包括一家世界顶级医院,7-8家国家/区域顶级医院,而这些都在按计划推进中。
另外,爱尔眼科希望在未来三年把绝大部分省会医院建成当地一流,并继续加强地级市和县级医院的建设。
据统计,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医疗机构数量已经超过600家。
“目前利润最高的医院在省会一级,但整体看,地级市的数量大,越往下沉,需求端还会更大一些,50万人口以上的县都会去建医院,但人口太少的县不会单独设医院。”上述爱尔眼科有关人士说。
该人士认为,从单个医院来看,省会城市潜力最大,但越往下沉,房租、人工、商务等成本比省会更低,“所以地级市和县级的盈利能力并不一定比省会城市差,只不过收入规模可能小一点。”
按照爱尔眼科12月31日披露的投资者调研记录,衡阳爱尔眼科2020年营收预计突破2亿元,并且收入过亿的地级市医院还有若干家,同时有一批7000-8000万元营收体量的地级市医院,明后年会相继过亿,“地级市医院完全有可能做到更高收入”。
根据爱尔眼科有关人士表述,爱尔眼科的扩张将继续通过上市公司建设和产业基金并购两条线,不断向地级市和县下沉,并同步发展同城分级网络。
“新开的医院培育期大概3年,回本估计得7至8年。”上述爱尔眼科有关人士透露。
视光收入占比未来将超30%
爱尔眼科的卡位扩张,使眼科服务行业已经在资本市场晋级为医疗服务行业的黄金赛道。
此前,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华夏眼科进军创业板上市相继获得受理,而上市10年的光正集团也变更为光正眼科(002524.SZ),康恩贝(600572.SH)亦计划将眼科业务独立并分拆上市,表明眼科服务行业开始在资本市场进行正面交锋。
“眼科的竞争一直都挺激烈的,其实他们一直在,之前一直处于竞争态势。”前述爱尔眼科有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眼科企业,除了A股,还有在香港上市的希玛眼科(03309.HK)、德视佳(01846.HK)等。
“眼科企业上市后不见得扩张就会加快。”上述爱尔眼科有关人士说,“医疗行业相对来说需要稳健,经营需要时间积累,包括口碑效应出来以后,才能完成业绩增长,公司也是一步一步不断成长,才形成目前的市场地位和品牌效应。”
而爱尔眼科跑马圈地挥舞的是其称之为分级连锁体系的武器。
爱尔眼科表示,其正在探索的地县一体化模式,对于某些没有条件开展所有科室诊疗服务的县级医院,一般先开展白内障、视光以及基础眼病三个科目的诊疗,然后逐步细分。
“公司通过视光门诊部,把网点布局到城市各区域,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同城分级诊疗体系。”爱尔眼科称。
据称,爱尔眼科目前的视光诊所接近120家,2021年预计新建90家,“希望将视光门诊模式做成一个体系,形成体系化发展后,未来做到1000家或者更多是很容易的事情”。
2020年半年报显示,爱尔眼科视光服务收入占比达到19.77%,仅次于占比为37%的屈光手术,而这两者的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6.68%和54.39%。爱尔眼科预计,其未来视光收入占比能达到30%以上。
“从屈光手术渗透率的角度来看,还有巨大提升空间,公司的屈光市占率不断提高。”
爱尔眼科表示:“中国约有7亿近视人群,但在2019年,全国仅实施200万例屈光手术,渗透率不足0.3%,还非常低。”
德视佳亦将屈光手术的增长当作主要成效: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3个月进行的眼科手术总数为6013宗,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德视佳称,手术数量增加系消费者对屈光性手术的信心大增,预计屈光性手术方面的表现将继续增长。
爱尔眼科还透露,已经在国内开始做试点,把屈光中心和老花中心分开来耕耘。
“屈光手术的价格一般1至3万元,视光服务的价格为几百到几千。”上述爱尔眼科有关人士说,“经营和战略布局上没有问题的话,相信公司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态势。”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