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李掖平:引导网络小说具备现实主义精神
中新社济南2月28日电 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李掖平:引导网络小说具备现实主义精神
作者 赵晓
“尽管现实主义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主潮,火热的生活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类型的文学作品都必须写现实题材,如网络小说。”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李掖平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她将在两会上建议有关部门以疏导的方式、而非封堵的手段加强对网络小说的规范化管理。
李掖平是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与影视理论、影视文学创作的研究,曾多次担任中国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
“真正的文艺精品绝对不是标语化的口号或脸谱化、标签化的人物塑造,要把时代光泽和民族表情生动地融合在故事文本和人物形象中。”李掖平说,她在向全国政协提交的关于“以文艺精品奉献时代和人民”的大会发言稿中,着重提议文艺精品创作要具备精深思想、精湛艺术、精良制作,鼓励技法多元。
在她看来,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以精品创作奉献时代和人民,培养“精品意识”,深入基层实践,用生动的细节、多样化的手法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与时代旋律。“复制和模仿不是长久之计,要有不跟风、不重复的独特发现、独到表达,以现实主义为主干,将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象征主义成功杂糅。”
谈及网络小说时,李掖平强调,文学艺术的审美功能要求作品创作能引领人性向真靠拢,向善贴近,向美提升。而当下流行的部分网络小说,过度渲染“色黑暴”内容,并且这些情节的设计不是出于叙事需要,仅仅是一种本能宣泄,甚至有些作者会把“高富帅”的身份捧到可以凌驾于法律和公德之上。“一些故事情节十分荒唐,好像主角所在的国度没有政权、没有道德法律、没有任何约定俗成的公德约束,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倡导这种思想观念很危险。”
李掖平建议,既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对网络小说进行统一管理,也要加强对网络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引导。所谓的现实主义精神就是,面向历史,深刻反思并吸取教训;对照现实,拥有包容、宽量、悲悯的人文情怀;面对未来,具有启示人类日后生存的美好设计和想象力的放飞表达。她同时强调,网络文学作品具有自身特质,不必要求其创作必须是现实主义题材,诸如穿越、悬疑、玄幻、盗墓等题材,如果写作内容具备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样能激发国民性格中的正能量。
“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都可以为时代发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勾连民族命运、国家未来和百姓日常生活。”李掖平说,网络文学作家在放大脑洞、展开无限想象创作时,要静心思考如何写、为什么写,努力以独特的艺术构思、优美的文字语言、精妙的故事情节,为时代和大众创作更多文学精品。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