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档的电影票真是有点贵

公开信息显示,大年初一全国单日电影总票房达到17.36亿元,不仅胜过了疫情尚未爆发时的2019年大年初一,还创下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的最高纪录。来自灯塔专业版的实时数据也显示,截至2月15日晚20时46分,2021春节档期内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60亿元,继续刷新着春节档票房影史纪录;其中,《唐人街探案3》以近31亿暂列春节档总票房第一,《你好,李焕英》超过17亿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刺杀小说家》票房也超过了4亿。

正当市场为春节档票房的一路高歌猛进而振奋之时,却有不少人颇有微词,只因电影票价实在是贵得“令人发指”,堪称是“史上最贵春节档”。

就拿最火的《唐探3》和《你好,李焕英》来说,在北京,随便一个电影院的票价都是八九十元甚至是一百多元,照平时价格直接翻倍,让人直呼“看不起”。这还不算啥,个别影院的票价居然卖到了680元一张,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不止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春节档票价亦是不菲,这免不了会让人心生质疑:按照“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的计算公式,票房的暴涨完全有可能是高票价抬起来的,而观影人数却可能不升反降。

事实上,春节档的高票价已然“劝退”了不少人,我身边就有好多朋友表示要等到节后再去观影。而若是打开社交媒体,你一定会发现各种各样吐槽的文字:

“花100块钱看《唐探3》,是因为可以坐在刘昊然的腿上看电影吗?”

“看电影本是春节期间一件乐事,但这么高的票价实在是给人添堵。”

其实,这并不是首个因电影票涨价而引来争议的春节档,2019年春节档期间的电影票价同样涨幅明显,这让“电影票自由”成为了像“车厘子自由”一样的网络流行词。而当年的高票价也着实“劝退”了很多观众,根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19春节档数据洞察》,2月4日除夕至2月10日大年初六的2019年春节档综合票房超过58亿元,同比增长1.4%,但这更多要得益于票价上涨拉高了整体票房,因为观影人次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0.3%。

春节档的电影票为何如此之贵?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二。

一方面,春节假期市场供需变化使然。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全民放假让市场上的观影需求暴涨,而“大年三十看春晚,正月初一看电影”也正在成为国人过年的一种潮流,正因为周期长、流量大、合家欢等利好的缘故,春节档自然就成了国产电影的“兵家必争之地”,各种优质影片都会选择在这一档期上线。如此一来,按照经济学中最简单的供需定理,一面是需求激增,另一面是优质供给面世,电影票价上涨自然就在所难免。

于今年的春节档而言,“就地过年”的因素也需要考虑进来。由于很多“异乡人”没有回老家过年,相当一部分观众都留在了一二线城市,无形之中又进一步增加了一二线城市的观影需求量,票价也就被推高了。

另一方面,影院对于前期经营亏损的弥补。

众所周知,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冲击,而电影行业无疑是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

国内影院自2020年1月下旬暂停营业以来,整个行业足足经历了近6个月的停摆,尤其是错过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春节档、情人节档和五一档,让电影票房收入直接跌入谷底。虽然7月下旬影院重启经营,但受到上座率、优质新片缺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客流量并没有因影院的复工就立即恢复正常水平。

这些使得影院在很长时间里都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根据2020年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的统计结果显示,受疫情持续影响,在参与调研的187家影院当中,将近半数的影院账上资金不足,现金流告急,半只脚踩出了悬崖,多达42%的影院认为自己有“关门大吉”的风险,只有10%的影院有可能转手继续经营,还有28%的影院表示“等待总部统一安排”。另有报道显示,最严重的时候,很多影院从业者都不得不选择转行摆摊、微商、送外卖来维持生计。

如今,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国人被严重压抑的观影需求正逐步得到释放,而时隔一年重新回归的春节档,无疑是行业重整旗鼓的一个绝佳时机,从业者当然急需抓住这个红利期来弥补去年的亏损,其中亦不排除一些濒临倒闭的影院,他们已顾不上考虑长远的发展,只能靠涨价来缓解燃眉之急了。

值得一提的是,受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很多城市都规定了影院观众的上座率每场不能高于75%,有些城市和地区还会更低,导致影院的接待能力比正常时期有所下降,再加上春节期间的人工、防控措施和物资消耗,均会增加影院的运营成本,而这些也都可能会在票价上得到体现。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几个不能忽视的客观因素:

比如,自2014年开始影响电影市场的线上“票补”手段,于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取消,意味着前些年9.9元、19.9元的便宜票价已是一去不复返;

再比如,为了迎合消费升级浪潮,不少影院大刀阔斧地升级设备改善环境,各种IMAX、4D、杜比影院接连闪亮登场,而各项成本投入的增加也会抬高票价。

经过上述分析,各位或许能够对于春节档电影票涨价这一现象多点理解,电影行业回血依旧不易,涨价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市场经济的本质正是在于自由选择,如果真的嫌贵,我们大可将自己的观影日程往后延几天,等到春节过后再兑现也不迟。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相比于春节档电影票的短期提价,为了追求高票房而不停地涨价才更令人担忧。

客观地讲,电影是最典型的大众化艺术,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各种文艺样式中大众属性最强的那一种。这里的“大众”,不仅是指内容和剧情上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更包括电影票价对于普通老百姓的亲和力,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参与进来。

在全社会促消费扩内需的今天,电影消费无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持续抬高电影票价,继而忽略了电影消费的大众属性,其后果必定是越来越多的观众都选择远离影院,电影也将随之变成了一种远离大众生活、只属于少部分人的奢侈品。这不仅会有损于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毕竟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没有大众的买单,电影产业势必不能发展到今天这般地步。“树高千尺不忘根”,切勿让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面对高涨的票价望而却步。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付一夫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传播媒介的进步使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接收到文字、图片、音视频,用户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网络,而应用们也无所不用其极的增加用户留存来为自己的数据增添色彩。有的人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