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大宗商品市场表现“牛气”十足。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继续发表看多研报,甚至用上了“逼空行情”的说法,原油站上了60美元一桶,铜价更是创了10年新高。顺周期板块持续走强的背后主要有哪些因素支撑?传统周期板块有哪些投资机会可以挖掘?2021年新能源行业还有哪些看好的方向?本期资本有道对话创金合信工业周期股票基金经理李游。
“传统周期板块,我最看好的投资领域是化工和有色。”李游认为,顺周期板块最近走强的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因为海外疫情有好转,市场对经济和需求的预期在改善,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以及中国出口占比大的一些化工品会更加受益。此外,新能源行业是A股市场少有的空间大而且确定性高的行业,2021年继续看好光伏和电动车。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第一财经刘宋文:日前高盛和摩根大通都在唱多大宗商品市场,甚至用上了“逼空行情”的说法,原油站上了60美元一桶,铜价更是创了10年新高。顺周期板块持续走强的背后主要有哪些因素支撑?
创金合信李游:顺周期板块最近走强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最近大幅上涨。大宗商品上涨,主要因为海外疫情有明显好转,市场对经济和需求的预期在改善。另外,供给端来看,OPEC+在去年底是加大了减产力度,铜矿在过去十年的下行周期中资本开支在减少,叠加疫情影响,产量增速是非常缓慢的。最后还有一点是,虽然海外疫情在好转,但美联储短期之内也不会收紧流动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对全球定价大宗商品价格都有较大支撑。
第一财经刘宋文:近期港股、A股有色金属板块联袂上涨,成了市场又一个焦点。有色金属板块飙涨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创金合信李游:主要原因还是刚才讲到的海外疫情好转带动需求复苏,叠加流动性的大环境短期内不会改变,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对金属价格都有明显支撑。
第一财经刘宋文:对于有色来说,其实从去年就有一定的整体上行趋势。与去年相比,前后的上涨逻辑有哪些不同?
创金合信李游:去年疫情发生后全球流动性大宽松,金融属性强的大宗商品黄金和铜价都有明显上涨。今年开始,驱动价格的因素更多的是实际需求的好转。
第一财经刘宋文:从您的持仓情况来看,您比较看好传统周期龙头和新能源。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投资框架?您的选股逻辑跟策略主要有哪些?
创金合信李游:我的主要的投资的一些大方向主要集中在传统周期行业的龙头个股和新能源行业两大方向。我的选股思路和投资逻辑主要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我选取的都是以周期成长股为主,所谓的周期成长股就是周期属性比较明显,但是它能够通过内生的成长性做到穿越周期的。我们所熟知的工程机械龙头公司,水泥的龙头公司,包括化工的 MDI的龙头公司,他们都是最典型的周期成长股,他们的业绩和股价从长期来看都是在波动往上走的。所以说我的工业周期基金,包括一些其它的所管理的基金,重点还是以配置周期成长股为主。
第一财经刘宋文:在传统周期板块,您认为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可以挖掘?您更看好哪些细分领域?
创金合信李游:传统周期板块,今年我最看好的投资领域是化工和有色金属。因为去年讲的主要投资逻辑是中国逆周期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受益的是一些基建相关的逆周期板块,比如水泥和工程机械。今年的逻辑更多的是海外经济复苏,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以及中国出口占比大的一些化工品会更加受益。
第一财经刘宋文:新能源行业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异军突起,2021年新能源行业还有哪些看好的投资机会?
创金合信李游:2021年继续看好光伏和电动车行业,新能源行业是A股市场少有的空间大而且确定性高的行业。内因是供给创造需求,光伏做到平价了而且未来成本是确定性低于火电的,电动车的性价比也是越来越高,外因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自上而下地大力推动碳减排,增强了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确定性。
第一财经刘宋文:您如何评价春节后这一段时间的市场?展望全年,您对投资者有什么样的建议?
创金合信李游:春节后三个交易日,机构重仓个股出现明显的回调。主要原因还是在国内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估值很高的一些行业和个股将面临较大的压力。我觉得2021年总体市场预期收益率是不如前两年的,但市场还是会有结构性的机会。比如一些传统周期行业龙头个股在景气度上升以及长期成长性不断得到市场认可的情形下,估值反而有进一步抬升的可能。新能源行业是A股市场少有的空间大而且确定性高的行业,龙头公司竞争力也非常突出,短期的回调并不影响对中长期坚定看好。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认真挑选基金,采用定投方式或者长线投资方式做投资。
第一财经刘宋文:市场有观点认为,经过结构性震荡上行之后,随着市场人气的恢复以及赚钱效应的提升,市场春季行情如火如荼,赚钱效应已然开启。您怎么看?
创金合信李游:我觉得投资者还是应该保持相对理性,目前龙头公司的估值普遍较高,需要时间去消化估值。在流动性收紧大背景下市场难有全面行情,更多的还是一些结构性的机会。今年赚钱的难度会明显大于前两年。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