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分拆上市的趋势与考量

  近期,A股公司分拆上市步伐明显加速。据报道,目前已有至少11家千亿市值的A股上市公司推出了分拆上市计划,这也将“A拆A”的现象,推向了一个小高潮。而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信息、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扮演了“A拆A”主力军的角色。

  2019年12月13日,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A股的分拆上市之门自此打开。《若干规定》出台6天后,央企中国铁建(601186,SH)“先声夺人”,披露公告称,拟将子公司铁建重工分拆至科创板上市。

  此后,诸多上市公司跟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释放出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想法,其中正式发布公告的有60余家。而在近期,比亚迪、海康威视等行业巨头,也频频抛出拟分拆上市的计划,将分拆上市的“大戏”推上一个小高潮。

  笔者看来,随着A股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上升,分拆上市是一个趋势,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而随着“A拆A”的演进,这也将对企业带来影响。例如,此举未来可能带来一些企业股权结构、产业布局等的重新设计和规划。

  按国际通行做法,分拆上市是有空间的,在现在注册制下面,A股市场也逐渐市场化、国际化了,所以这是一个趋势。

  一定程度上来说,因为大公司有一些分拆上市的资产或者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的实力一般来说也比较强。另外,大公司的产业可能也比较多元,业务更加广泛,进行分拆上市更有可能。

  但也不能完全说只有大公司,一些中型公司也有进行分拆上市的可能,有些公司上市很久后,主业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有的直接变成了投资型的母公司,将其一些好的项目分拆上市,也是有可能的。

  对于A股公司来说,以前仅有港股或美股市场一条途径,可供分拆上市。但在“A拆A”放开之后,对于分拆上市目的地的选择,未来仍会有诸多讲究。

  原来是很难或者说不能分拆在A股上市,所以只能选择港股和美股。现在可能要综合考虑,第一是上市的成本,包括时间和费用成本,乃至后续回A的便利性;第二是上市后的收益,即它能够融到的资金金额,以及市值表现;第三则是公司业务的范围,是国际还是国内业务,可能也会选择不同的分拆上市目的地。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经历了新冠疫情肆虐的一年,疫苗为人类战胜病毒带来了希望。然而,全球疫苗分配不公问题日渐突出,“疫苗民族主义”和富国“自我优先”等做法正在不同国家和群体间造成“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