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长春:从无法复工到坚持留守 就地过年经济影响几何

  “就地过年”对生产影响偏利好,提升开年工业增加值4个点,对消费短期产生小幅拖累。考虑供需两端,总体净影响偏正面。关注扰动可能带来的涨价与制造景气上行。

  1、疫情重燃,就地过年提倡省份超过29个,就地过年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

  (1) 春运和劳动力:预计春运需求大幅减少,较2019年下降逾四成,推算四成多劳动力就地过年,推算劳动流入地经济活动强于往年,劳动流出地弱于往年。

  (2) 城市特征:从结构看“滞留”比例一线城市或显著大于二三线。

  (3) “返乡潮”和“返工潮”:错峰出行,节前早返乡,节后早返工,腊月廿七(2月8日)和大年初三(2月14日)两高峰比往年来的早一点。

  2、生产端拉动一季度GDP约0.72个百分点,消费端拖累约0.59个百分点,最终对GDP的拉动约为0.13个百分点。

  (1) 生产端影响偏正面,节前赶工减弱,节后开工提速,主要影响在2月。预计将提高2月工增4个百分点, 对一季度GDP拉动在0.7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旺盛或带动上游原材料用途更广泛品种的价格上涨。

  (2) 消费端影响偏负面,预计将拖累2021年1-2月社零约0.72个百分点,拖累一季度GDP约0.59个百分点。就地过年的主要影响在1-2月,将促使消费从农村流向城市,限额以上消费或相对受益。疫情反复抑制交运、旅游等线下服务业,但利好线上实物或娱乐消费。

  3、哪些行业受益?那些行业受损?

  (1)工业生产从劳动力供给来看是普遍受益的:

  特别受益行业:采掘服务和其他采掘。

  一般受益行业:可分为公用事业相关(电力、燃气、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和煤炭开采)和需求拉动为主行业(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光学光电子、电子制造业和半导体等)。

  (2)从消费端看,行业影响分化:

  特别受益行业:医药生物(核酸检测和疫苗)、传媒(在线视频、游戏)。

  一般受益行业:食品饮料(中高端品牌餐饮)、休闲服务(城市周边游)、商业贸易(线上零售)。

  受影响行业:交通运输(高铁、民航)。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年初至今并未降准,商业银行无法如2019年、2020年初那样直接受益于法定存准率的下降而迅速提升超储率,从而有力避免短期流动性风险对短端利率的冲击,在此背景下,长端融资利率——长期债券利率和贷款利率,已经有上行的压力,年初信用扩张高峰导致超储率的下探已经无法避免,而短期操作又产生了一些意外的预测分歧,直接导致短端利率飙升,甚至已经开始拉升长端利率,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短期流动性短缺反而推升了后续降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