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将至,民宿业反弹的脚步还在加速。
基于疫情防控的显著效果,以及国外出游仍然受限的现实,国内旅游市场反而迎来增长,这令民宿行业入住率的恢复超出经营者预期。同时,单一的房源预订业务抬头可见的天花板也令一部分从业者开始尝试多种业务联动,希望借此盘活此前积累的品牌、客户及粉丝资源,讲出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故事。
复苏超预期
今年2月,在线下防控隔离限制未放开前,城市民宿昔舍的创始人任培颖曾与新地产财经交流当时民宿业受到的冲击。2、3月归零,4、5月缓慢恢复,直至6月暑期到来或许能够恢复平稳,这是任培颖在当时对昔舍后续经营环境作出的预测。
时间过去近一年,如今再回看疫情后民宿业的发展,其复苏节奏似乎超出了任培颖的预期。此前为补充现金流,昔舍将部分民宿产品转为长租房源,并推出了为期一年的预售优惠套餐,这项活动为其在2、3月份带来了超过20万元的预售收入,任培颖说这对公司快速回流现金提供了很大帮助。
放眼整个行业,改变租赁方式和销售方式也是民宿经营者应对疫情冲击、开拓多种营收渠道的主要方案。根据头豹研究院整理的数据,疫情期间掌宿月进账几乎为零,而其每月支付员工薪资、租金等产生的合计开销则超过200万元。今年2月掌宿将约200套民宿由7天以内的短租改为长租,至目前其在北京地区的出租率达70%,平均租期有3个月。
此外,因能提前获取收益、快速回笼资金,多家民宿品牌也纷纷采取预售措施。起步于杭州西湖边上的蓝莲花开,靠预售体验卡的销售方式也提前获得了约20万元的收入。
不过对于民宿房源本身,真正预订量的回升是在4月。就昔舍的情况来看,从4月份逐渐恢复,到目前总体表现优于去年同期,其民宿预订量一直呈上升状态。不过暑期表现则较预期稍有推迟。任培颖提到因为今年高考延后,所以往年集中在7、8月的暑期高峰在今年也向后顺延了一个月,而从9月往后直到11月,昔舍的民宿业务一直比较平稳。而通观整个行业,实际上昔舍所代表的一类城市民宿恢复节奏还是要缓慢于乡村民宿。主打乡村度假的原乡民宿创始人李谦告诉新地产财经,原乡自4月份恢复运营以来,至10月整体入住率比去年提升了30%。他提到疫情后,人们对出行安全等因素的考量比以往更谨慎,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车程在1-2小时半径内的乡村作为休闲目的地。
任培颖也认为疫情后人们对于自然风景优越的乡村更为渴求,因此乡村民宿要比城市民宿更早恢复。此外,因为部分城市仍有疫情反复,与之相关的出行计划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这些城市中民宿业者的经营情况也会一同波动。
不过无论城市民宿还是乡村民宿,总的市场需求依然在,行业复苏就不缺乏动力。这其中最鲜明的表现是,当前大部分国家入境隔离14天的限制仍未解除,因此很大一部分出游需求都被转移到了国内。根据文旅部的统计数据,去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5亿人次。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外出游受限,反而促进了国内旅游市场的增长。
洗牌加速
疫情之下,像昔舍、原乡这样通过各项举措撑过寒冬、增速回正的品牌或许有很多。而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没能撑到春暖花开的同行已经风雨飘摇甚至干脆退出经营。头豹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春节至2月底期间,国内约有85.7%的民宿闭店,平均停业时间约27天,月均营业收入同比降幅超过70%。同时根据中国饭店协会与优尼华盛的数据,同一期间民宿的平均房价同比下降了约50%,而入住率则大降超过70%。
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令诸多小体量经营者资金压力不堪重负,一位行业人士表示,从今年4月起,时常可以看到各类民宿在朋友圈和群聊中被纷纷转让。
任培颖则在其中看到了机遇。她提到目前昔舍正与部分经营受困的小型精品酒店和民宿合作,依托自身设计力量对其房源进行升级然后代为运营。这样原有房源可以昔舍的品牌和标准推向市场、共享昔舍的粉丝基础,任培颖的团队也可实规模扩张和收入提升。
不过她也表示,目前团队选择的合作方均是品牌知名度较好、运营较稳健的品牌,这样可以较低成本完成房源升级,后期运营风险也较低。
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民宿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有望提升。单体民宿规模小、知名度低,难以在短期内获取用户信任。同时产品营收单一,超八成为住宿收益,导致其应对风险能力较弱。与之相对地,连锁民宿则有更高的服务质量和运营能力,以及更丰富的产品线。根据订单来了对2019年民宿行业作出的一行研究报告,去年全年连锁精品民宿的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因此头豹研究院作出的预测显示,疫情后民宿有望加速品牌化、连锁化进程。
用流量讲出新故事
除了民宿业内互相展开合作之外,2020年市场还陆续出现更多“跨界”合作。随着全国各大文旅项目开业,诸多民宿知名品牌诸如欢墅、大乐之野等开始与文旅项目合体,为项目业主打理闲置资产。那么牵手开发商会成为民宿行业的又一个新故事吗?
根据从业者的反馈看,似乎此类合作的空间较窄。一名文旅项目负责人向新地产财经表示,从自身情况出发,其更倾向自建民宿品牌。
“一是本身酒店、民宿这类行业服务就是我们做文旅项目的重点,尤其是它(文旅项目)的模式和导向就是做好商业方面的经营以及相关服务,这是它的商业根基,所以我们自身就要强化这个能力;另一个是自营民宿品牌能够更好地服务业主,因为这样更贴近业主,我们自己可能会比合作机构更用心,而且我们还要结合物业销售等等环节;此外再去开发其他文旅项目时,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民宿团队和品牌能力输出给别的项目,所以我们更愿意自己来做民宿运营。”
同样地,任培颖也提到,与文旅项目合作目前不是昔舍这类城市民宿的关注方向,“文旅项目可能比较适用于风景区民宿。做城市民宿和风景区民宿是两件事,它们面对的客群需求不一样。”
不过破解营收单一,仍是当前经历疫情考验存活下来的经营者正在努力的方向。
对于那些已经积聚起一批客户和粉丝的品牌民宿,如何承接和盘活这部分流量,是未来释放增长潜力的关键。
任培颖说,来自物业的收益是一项有天花板的收益,虽然它可以伴随入住率的提升而提升,但也可以轻易看到顶点。“我们积累的客户流量应该如何转化?”
解决这个问题,其开始瞄准零售。年初行业不景气时,任培颖提到团队开始尝试家居零售,将旗下房源所用或有历史的家居配饰以“昔物”品牌进行售卖,此外还会输出设计服务。不过无论是零售还是设计,所承担的都不是新业务增长点一类的角色,而是对过去品牌积累流量的承接。
目前在《安家》取景的房源中,昔舍团队开放了一个空间作为昔物销售门店,每个周末都在进行线下销售,而每场销售也会吸引粉丝前来打卡。民宿通过空间获取客户和流量,零售则成为流量增值的方向。
此外,还可以将部分房源转化为沙龙空间,为城市内的文化交流提供线下场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商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方宝庆提到,如今在莫干山,很多民宿开始盯上文化沙龙的生意。随着社交软件日益渗透进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社群运营成为又一片充满想象空间的蓝海,而民宿,尤其是精品民宿往往都有不俗的空间设计和文化属性,这一特点令其成为社群活动极佳的线下场所。
“就民宿来讲,单一做住宿的想象空间比较小,但当形成一个集群效应的时候,它就可以产生无数种可能性 ”,任培颖说道。
方宝庆也表示,文旅住宿要探索融合发展,“不管是线上线下融合还是多种业务融合,因为单一层面太难存活。”而观察当前已有的各类方案,聚焦存量的轻资产开拓无疑更能给经营者安全感。约在2015年前后,房企掀起分拆物业上市潮,低投入的轻资产模式和现金流入的持续性令其成为二级市场的黄金资产。透过这一现象回看民宿,零售、代运营等一系列新兴业务正像这个行业的轻资产尝试,与核心住宿业务联动,市场正期待一场化学反应。
王晗玉/文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