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试点养老机构长护险 照护“触角”伸向长三角

  新年伊始,上海在推动长三角异地养老方面再出实招。

  从2021年1月起,年满60周岁以上、在上海已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评估失能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参保老年人,可以在选择入住长三角异地连锁养老机构前,先至上海定点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提出相关申请。由上海定点养老机构负责为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统一向所在区医保中心办理异地登记备案手续。经登记备案后,失能老人即可在异地连锁养老机构享受长护险养老机构照护费用的延伸结算。

  这是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本市老年人入住长三角区域养老机构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延伸结算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沪医保待发〔2021〕1号)中提出的政策。

  这一政策举措,是上海长护险及养老服务领域政策“异地通关”的一次先行先试,既确保了长护险服务及待遇的延续性,也为上海老人选择异地养老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这一政策举措,还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上海服务”等四大品牌向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和拓展,加速长三角区域间养老领域相关政策和服务整合融合。

  《通知》强调,为保证工作平稳有序,确保服务质量和基金安全,本市定点养老机构应落实主体责任,按本市有关规定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由市民政局会同市医保局开展异地费用审查,相关部门配合联动。对发现违规并造成基金损失的,应由本市定点养老机构承担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本市老年人入住长三角区域养老机构的长护险延伸结算试点工作。市医疗保障局负责做好异地延伸登记备案和费用结算;市民政局负责相关机构认定和服务管理、指导连锁养老机构做好内部协调。

  据公开报道,目前上海已有上海舒孝、上海亲和源等连锁品牌养老机构启动该试点,其在长三角地区吴江、嘉兴等地的异地分支机构已纳入延伸结算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服务的顶层设计也在进一步完善。近日,《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3月20日起施行。

  上海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靓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公众普遍关注的医疗保障,因长周期性和复杂性,基础护理保障往往被忽视。长护险试点解决了养老服务中的一大痛点,将为失能、残疾人员护理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当前康养资源分配相对不均、部分区域养老条件较为紧张的前提下,长期护理保险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试点起步,其广泛的参保人群、强保障性的社会保险形式一旦得到进一步推广,将为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提供跨区域基础护理保障可能。”王靓说。

  王靓建议,可从法律、心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养老人才进行长期综合培训,建设具有专业复合性、坚持长期化培养的养老人才体系,“只有力图关注并解决老年人全方位的真实需求,不断在养老服务实践中学习发展,才是真正的‘为老而计’‘为己而计’”。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潘洁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2021年1月7号,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由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监督指导,在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