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本要素配置 助力“走出去”企业技术升级

  针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包括自主创新、OFDI或者FDI等),政府虽然已经出台一些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成果转化以及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给以激励,但相应的措施,尤其是技术与经济有效结合以及知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一重要环节在中国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当中仍然是一项“短板”。

  第一,中国资本要素市场扭曲问题将引致资源不合理配置并阻碍OFDI企业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缓解在现阶段这一不利影响,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还可以尝试构建一个市场化“补短板”的知识产权金融化支持方案,该方案主要体现为一种把资本等要素和人力资本进行有效配合的“诱导性”金融机制,对意愿增加研发投入的主体(企业和个人等)行为给予更多的经济性正向激励,进而为激发企业内生创新驱动力注入新动能。

  第二,知识产权金融化支持方案的顶层设计应包含知识产权股权化、知识产权证券化和知识产权流动性机制等主要内容。知识产权股权化是知识产权金融化终极目标,把研发人才的人力资本和企业其他资本要素进行有效配置的同时也是实现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有效激励手段。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企业知识产权金融化辅助手段,具有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与产业化功能,也具有促进知识产权研究开发和融资功能。知识产权流动性机制是实现知识产权股权化和知识产权证券化基本前提及有效保障机制。

  第三,建立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创新行为,体现了企业、行业乃至国家自主创新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建立科学的专利技术估值评价标准体系和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交易所等完整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可以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金融化支持方案的配套和切入点,引导更多的资本要素投入到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活动中。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日前,由人民日报社指导的第八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报告厅隆重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宣布论坛开幕,国家扶贫办原主任、原国务院参事刘坚作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