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20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

  一、广义货币增长10.1%,狭义货币增长8.6%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低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3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全年净投放现金7125亿元。

  二、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802亿美元

  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7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8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1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38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706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1170亿元。

  1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6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全年外币贷款增加802亿美元,同比多增881亿美元。1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377亿美元,同比多减300亿美元。

  三、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315亿美元

  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8.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1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上月末低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同比多增4.2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6.5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393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6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2093亿元,同比多减8088亿元。

  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893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全年外币存款增加1315亿美元,同比多增1014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16亿美元,同比多减94亿美元。

  四、12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6%

  全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339.66万亿元,日均成交5.38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3.5%。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6%,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9.3%,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8.1%。

  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3%,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68个和0.79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36%,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69个和0.74个百分点。

  五、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22万亿美元

  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2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5249元人民币。

  六、202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6.77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81万亿元

  2020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4.79万亿元、1.98万亿元、1.05万亿元、2.76万亿元。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

  注3:报告中的企(事)业单位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相关报道:

  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03万亿元,同比多增3.15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450亿元,同比多增2725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954亿元,同比少减544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55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746亿元,同比多增650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45万亿元,同比多1.11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34万亿元,同比多3.6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8923亿元,同比多5444亿元。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821亿元。

  从结构看,2020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7.5%,同比低8.3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0.4%,同比高0.9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1%,同比高2.6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3.2%,同比低1.8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0.5%,同比高2.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2.8%,同比低0.2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占比23.9%,同比高5.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2.6%,同比高1.2个百分点。

  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2020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7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1万亿元,同比下降0.6%;委托贷款余额为11.06万亿元,同比下降3.4%;信托贷款余额为6.34万亿元,同比下降14.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51万亿元,同比增长5.3%;企业债券余额为27.62万亿元,同比增长17.2%;政府债券余额为4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2.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8.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

  从结构看,2020年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2%,同比低0.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7%,同比低0.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9%,同比低0.7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2.2%,同比低0.8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2%,同比低0.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7%,同比高0.3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6.2%,同比高1.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9%,与上年同期持平。

  分析解读:

  2020年社融增量34.86万亿元 “宽信用”进入稳定退潮期

  1月12日,央行公布了1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及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同比分别增长10.1%、8.6%,分别比11月末低0.6个、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M1、M2同比增速回落。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整体上看,金融数据延续了2020年11月以来的下行势头,显示在货币政策向常态化回归过程中,“宽信用”进入稳定退潮期,存量社融及M2增速等指标向名义GDP增速靠拢的趋势正在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持续增加,而且贷款结构也有显著改善。据统计,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17万亿元。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方面,2020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7.5%。

  M1、M2同比增速回落

  2020年12月末,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1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M1余额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11月末低1.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3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全年净投放现金7125亿元。

  M1是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是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2093亿元,同比多减8088亿元。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同比多增4.2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6.5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393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6万亿元。

  相比于前一个月,12月M1、M2同比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M1结束5个月回升。其中,11月M1、M2同比分别增长10%、10.7%。对此,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分析,M2增速低预期,或与财政支出进度低于预期等有关,12月财政存款仅投放9540亿元、较2019年同期少投放1246亿元。

  在王青看来,12月M1增速比11月末下调1.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一方面或与近期房地产调控收紧,房地产市场降温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年末企业信贷增速下滑(12月企业短期贷款大幅下降约3000亿)带来的影响。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义举向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较高,尤其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截至2020年三季度,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4%,与2019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4个百分点,防风险已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关注点。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未继续宽松,这导致近期M1M2增速出现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央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社融存量增速低于预期

  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7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与11月末持平,比2019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1170亿元。

  王青认为,1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26万亿,环比少增1700亿,符合季节性规律;同比多增1170亿,主要源于12月票据贴现率走低,企业票据融资大幅增长,这也对企业短期贷款形成一定替代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12月主要由居民房贷构成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出现了7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少增(-432亿)。王青分析,这表明前期出台的“三条红线”等房地产金融监管措施正在产生效果。与之相反,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同比较大幅度的多增势头,意味着政策面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效果仍在持续显现。

  记者注意到,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在2020年7月、8月、9月一直保持在13%,10月、11月、12月开始出现下降,同比增速分别是12.9%、12.8%、12.6%、12.5%。从2020年全年来看,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

  李义举分析,全年来看,疫情发生之初,货币政策积极响应“六稳”“六保”政策要求,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且采取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两项政策。这有利于企业度过前期流动性紧缺的难关,保护了市场主体,为疫情后期经济的复苏打下了基础。在数据上表现为企业获得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增加,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8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1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38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706亿元。

  初步统计,2020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2019年多9.19万亿元。

  赵伟分析,“社融存量增速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3.5%,较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防风险加强下非标收缩的加快,及永煤事件冲击下的信用债融资低迷,是社融加速回落的主因。主要分项来看,信托贷款和表外票据明显收缩,企业债券融资继续低迷。”

  王青认为,12月存量社融增速降幅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从全年社融结构来看,主要特征是债券和信贷融资大幅增长,成为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发力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延续下降势头,表明严监管并未因疫情来袭而出现方向性调整。(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将迎“五连涨”;截至2020年底,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共划转国有资本1.68万亿元至社保基金……以下是界面新闻精选的2021年1月12日国内主要财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