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行动,探索建立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指标体系,办好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更好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建设。
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布局工业互联网成为青岛市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及攻坚目标。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经济渐入后半场,以IoT、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是青岛市为自己谋定的目标,也彰显着这座城市在新经济产业上寻求突破的决心。
青岛,是城市中的独角兽。而新经济产业之于青岛,即是以一座城的姿态开启自己创业创新的道路。成就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乃至成就中国北方的创业之都,方是青岛的求索,也应该是青岛的道路。
市政协委员、青记智库创始人李杨:
让青岛制造业走上创新创业“转型”之路
“十四五”时期,无论是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还是全球变局下产业链危机带来的国产替代需求,作为青岛传统优势的制造业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机会。当下,如何发挥青岛制造业优势,激发工业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机会,将成为青岛“十四五”能否实现进位争先的关键。
市政协委员、青记智库创始人李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青岛制造业拥有优秀的制造业人才储备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的同时,制造业创新创业生态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对此,他建议借鉴青岛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模式,为制造业创新创业搭建公共试产平台,还应该建设一批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检验检测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对所有制造业创新创业企业开放。
建议青岛相关部门联合大企业建立全面协同创新联合体模式,让用户、原材料的供应商、产品的销售商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创新体系中来。
此外,还可以借鉴网易严选和小米有品模式,通过工业互联网对衣食住行等轻工业制造业赋能改造。李杨认为,青岛制造业分类中,纺织、食品、家具制造业等占比大,行业门槛低,质量层次不齐,因此我市应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促使相关产品在产品设计理念和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成本得到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而建设创业之城,为相关人群提供交流平台、培养创新创业生态氛围同样至关重要。因此李杨建议加大各类沙龙和培训的举办力度,营造全城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搭建一个学习交流、投资链接、政商对话、高端资源对接的平台,让青岛创业者和年轻人能及时了解到最前沿的产业动态和政策补贴变化,得到最权威、最一线的创业指导。
最后,李杨还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支撑效应,集聚相关重量级投资机构与优质企业代表,设立专门针对制造业创新创业企业的产业基金,主要投向下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尤其是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被复制和模仿的难度较大,并有明确的应用产品和产业基础的高精尖原创技术项目。
市政协委员、哈工大青岛科技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鲁升:
赋予青岛制造“数字基因”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革新与新工业产业革命不断交汇演进,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快速延伸,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成为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市政协委员、哈工大青岛科技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鲁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实体工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的变革中,我市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站稳脚跟,迎机而上,利用工业互联网重塑制造业基因,推动制造业企业探索发展新模式,构建产业新生态,促进我市制造业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对此,他认为需要支持制造企业下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数字化升级,扩大工业互联网项目规模和实施范围,将先发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并进一步加大政策鼓励制造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提升产业层次,以高品质带动青岛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而在工业互联网赋能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他以海尔、海信为例,建议通过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深度链接工业生产中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从根本上推动新型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市政协委员、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琦:
聚焦新能源、5G产业链拓内需
近年来,我市正在积极推进5G基站建设、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各新基建领域建设。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在政策推动和锂电池优势显著提升下,锂电池也是5G基站备用电源的最优选择,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及5G 新基建离不开锂电池产业链的发展壮大。
市政协委员、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琦认为,尽管青岛在新基建领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仍需加大政策力度,针对性地支持、鼓励本地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发展。此外,5G基站备用电源配套项目尚未纳入新基建建设产业,制约了产业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市政协常委、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琦建议,首先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为促进我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尽快完善本地产业链配套,引进包括新能源车企、动力电池及其配套生产制造企业,形成区域内产业配套、联动发展。同时,出台更多措施以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强同日韩等国的技术产业合作,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加快5G新基建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5G基站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头羊”,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赋能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应用,对推动产业升级至关重要。5G正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推动转型升级,使运营更加智能、制造更加精益,重塑千行百业的生态格局。
再次,发展锂电产业链,优先支持本土企业发展。目前,我市已有部分企业与电芯厂合作开发出了优质、可靠的各类电源产品,其中就包括5G基站备用电源。建议借助本地产业链优势企业,逐步引进国内外龙头电池厂,如宁德时代等,完善我市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同时,建议在新基建、新能源等政府重点项目招标中,实施同等条件下本土企业优先中标的政策,带动本地企业产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技术市场服务中心经济师伍晓强:
工业互联网赋能服务型制造
市政协委员、市技术市场服务中心经济师伍晓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相继错失了世纪之交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上一个十年消费互联网两大窗口期后,青岛市传统制造业优势正在削弱,一是制造业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和集群效应不高,二是制造模式单一,服务能力弱,三是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
对此,伍晓强提出几条建议,借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风口,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青岛市服务型制造快速起势。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智造+制造”。有效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注重“互联网+”在先进制造业的应用,强化大数据支撑,打通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全环节。
建立细分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传统工业组织形式再造,开放构建智能经济生态,提升制造业核心环节,促进高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共生。
提升制造业综合性复杂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伍晓强具体阐释道,“以‘数字孪生’全链条服务能力推动‘生产前’环节,如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设计等与制造业的‘制造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并进一步延伸到‘生产后’环节,如预警维护等,提升先进制造业全链条创新能力,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提高高端制造业服务的增加值,实现更高的边际收益。”围绕龙头、头部企业,采取“零部件”级别的精准招商,提高制造业产业发展的本土配套率,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及高度集聚,全面提升青岛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水平。
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更多的职业训练和技能训练,根据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倡导“工匠精神”,为制造业企业培养需要的技能人才。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