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首创企业信用码试点 企业信息、荣誉奖惩一目了然

  外出就餐、消费购物,商家诚信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增强信用监管效能,彰显社会共治作用,营造高品质消费环境,促进市场主体诚实守信健康发展,我市首创重庆企业信用码,制定《市场主体信用码使用管理制度(试行)》。

  目前,重庆重庆企业信用码已正式上线,渝北区新光天地商圈和九龙坡区万象城商圈的1200户企业试点运用,“一户一码、以码亮照、明码经营”氛围浓厚。

  据介绍,重庆企业信用码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建设,是运用大数据、二维码、互联网++等主流技术,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信息公示为手段,信用监管为核心,惠民助企为目的,面向经营户、消费者、商场管理方、监管人员使用移动互联终端“一键扫码、一码明信、一体监管”的运用系统。充分体现出信息展示集成度高、覆盖人群针对性强、运用场景使用感好的特点。

  经营户明码经营,亮出身份。经营户可通过微信平台,明示注册登记、行政许可、年度报告等证照信息,公示法定承诺(包括后置审批事项承诺、信用修复承诺、餐饮环保承诺等)、自我承诺(如不短斤少两、假一赔十等)信息,亮出自主提供经行政部门审核后的荣誉称号(如文明诚信经营户、优秀个体工商户等)信息。

  同时,为充分展示经营户特色和个性,专设“主营项目”,由经营户按照相关规则进行填报,对外宣传。经营户通过亮身份、亮承诺、亮责任、亮荣誉,提升自律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接受外界监督。此外,“以码代证照”,解决证照上墙挤占场地资源,经营合作需提供纸质资质等问题,有效降低经营户经营成本。

QQ图片20201227142713.png

  消费者通过扫描信用码,直接查看经营户基本信息(注册登记、行政许可、年报信息)、信用信息(列异列严、行政处罚、司法协助)、监管信息(投诉信息,抽查信息)以及责任明示、自主承诺等内容,实时直观查看餐饮企业后厨食品加工全过程,了解食品安全等级和日常监管评价,现场核对经营户相关信息,真正实现“先关注信用再决定购物”。这也突破了以往必须知晓经营户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才能查询信息的症结,确保PC端繁琐查询向手机端“一键查询”的转变,为消费者提供了“随时查、随地查”途径。

  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能“扫码投诉”,还能直接拨打片区管服人员、商场管理人员电话,确保方便、快速、安心。

  商场方借码管理,高效服务。商场、市场、商圈、楼宇经济、产业聚集区等实体管理方运用信用码参与经营户日常服务与管理。通过动态增减、分类打标,商场方能清楚掌握入驻经营户概况,动态调整管理等级,合理调配管理力量,分类实施管理措施,注重优化服务方式。

  另外,通过发布管理制度、自律公约、活动信息,凝聚人心、强化宣传、展示形象;通过现场扫码,快速核对经营户信息,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力促管得更明白、服得更到位。

  监管员用码监管,智慧守护。片区监管人员开展实地核查,在扫描信用码后,即可快速查询经营户全量信息,缓解了以往监管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监管人员需要来回转换系统才能掌握相关信息的问题,极大的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监管效能。针对主体证照、主体资质、登记事项、广告等方面存在的显见违法行为,监管人员可进行现场处置,通过点选模式,录入处置结果,做到全程留痕、形成监管闭环。监管人员通过企业信用码开展非现场检查中,就某一行业、领域全覆盖推送监管提示、风险警示,引起经营户重视,就某一家经营户点对点发布函询、质询,由经营户反馈情况,切实减少对上门监管对经营户的打扰,推动远程监管、“掌上监管”提档升级。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丰富企业信用码在经营户、消费者、商场管理者、市场监管员等四方的运用场景,在现有试点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全市推广。

  ■声音

  相当于店家的“金字招牌”

  渝北新光天地经营户唐先生表示,以前我们经营户办理了证件就怕掉,现在通过智能二维码收集信息,我们就不用担心了,信用二维码可以体现我们的营业信息,让顾客一扫就知道监管信息,也更好的约束我们经营户合法合规经营。

  在开拓网上业务方面,信用码的作用就更大了,就相当于我们店的一块金字招牌,网上点餐的消费者能更直观的了解我们店的经营情况,和信誉。

  购物消费、外出用餐更放心

  市民汪先生说,外出购物、用餐,最怕遇到商家以次充好、短斤少两,有了这个企业信用码,扫个二维码就能一目了然,消费更放心了。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2020年12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代表四部门就约谈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