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国家统计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高质量“成绩单”。
先快速浏览主要数据要点:
1。经济实现V型反转,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
2。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3、3.8个百分点。
3。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都实现了正增长。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4。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创新高,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销售额173613亿元,增长8.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
5。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6。对外贸易实现正增长,国际收支总体改善。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020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21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86亿美元。
7。价格涨幅低于预期,CPI同比上涨2.5%,低于上年2.9%的涨幅,也低于3.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
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明显高于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同时,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与上年同期持平。
9。 单位GDP能耗实现了下降,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好于预期。
GDP总量突破100万亿大关
2020年中国并未设定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不过,各界对于2020年的GDP增速依然十分关注。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2020年,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宁吉喆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在中新社国是论坛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还将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还有一些弱项和短板要补,宏观政策要有一定的力度,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财政还会继续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保持一定的力度。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记者表示,受2020年一季度超低基数,叠加2-4季度GDP增速逐季上行的影响,预计2021年GDP当季同比大幅反弹,且大概率“前高后低”。从基本面看,受益于海外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推动宏观经济向好,叠加新冠肺炎疫苗成功研制并投放,预计出口金额当月同比有望维持两位数增长,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与此同时,虽然基建投资增速不会太高,但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不会太差,叠加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位运行,消费增速有望抬升至一定水平。综合以上两方面,剔除基数效应后2021年GDP增速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大概率位于“合理区间”的上半部。
世界银行1月5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也发布消息称,中国的经济活动持续回归正常,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9%。
突破100万亿元对投资意味着什么?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疫情防控形势仍然是2021年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主要变量,预计全球经济将整体延续缓慢复苏走势,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这些因素将进一步通过贸易、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等途径传导至国内。
国内疫情防控不容掉以轻心,个别地区出现疫情反弹,但预计不会影响经济复苏的整体进程。下阶段,促进消费加快回升仍然是提振内需的关键,服务性消费的复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低收入群体就业和收入情况将影响消费走势,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居民收入仍然关键;受房地产融资政策收紧影响,房地产投资将受到一定抑制,房贷收紧也将进一步影响个人购房需求;宏观杠杆率的上升、金融风险的抬头等提升了防风险的重要性。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分析,2021年上半年,以经济“深蹲起跳”为主线,人民币资产中对接周期性的部分将有更好的表现;下半年,以改革红利、数字经济为主线,富含成长性的部分预计将更具长期布局的潜力。总体而言,2021年人民币资产中的风险类资产有望跑赢避险类资产,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青睐有望进一步巩固。
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提升
在GDP增速克服疫情困难,实现正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提升,经济运行结构进一步调整。
数据显示,101598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从增量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是逐季增强。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3.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新动能。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6.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3、3.8个百分点。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与上年持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7.0%,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4.8、4.9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7个百分点。
此外,需求结构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的投资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为10.6%、11.9%,分别快于全部投资7.7、9个百分点。
宁吉喆介绍,2020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8%,比三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快于东部。低收入群体的增长快于全体。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特别值得关注。在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产品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2%、15.2%。这些数据说明我们经济里面确确实实呈现形态上的变化。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受到疫情的冲击,2020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出现负增长且从三季度才转为正增长。年度数据能否转正也是2020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中的一个看点。
据统计,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2010年翻一番,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继续缩小。
同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754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8%。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869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3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9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1172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0294元。
宁吉喆表示,202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明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同时,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白景明表示,2020年正是因为就业保持了这么高的增长,所以全社会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才相对稳定。在全年经济增速只有2.3%的情况下,就业数据显得非常亮眼。
2021年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有望加速回暖
总的来看,截至2020年底生产供应链的修复基本完成。从三大需求来看,2020年出口表现抢眼,全年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投资方面,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都实现了正增长。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重归近年来的最高值,较2017-2019年均值水平的增幅进一步扩大。12月PMI新订单指数维持高位,而产成品库存指数则从近年来的低位逐步反弹,“主动补库存”趋势渐显。同时,消费方面,虽然从全年看增速仍然为负,但是三四季度的当季增速已经转正,特别是四季度增长接近了前几年的正常水平。
展望2021年,程实认为,2021年居民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有望加速回暖,从而强化“内循环”的复苏动能,引领中国经济的强势反弹。四季度消费升级类商品的销售提速,叠加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的收窄,预示着伴随消费升级重心向低线城市、农村地区的下沉,新的消费增量有望打开。当前趋紧的生产能力,叠加2021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向好预期,有望推动中国制造业投资的渐次反弹。
宗良也认为,需求可能成为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有可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速度,比如8%左右。
宁吉喆表示,从我国的情况看,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2013-2019年为60%左右,如果和发达经济体70%、80%的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投资方面,还要加大有效投资的力度,把我国较高的国民储蓄率转化为实际投资的成果,同时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更好地发挥三驾马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进出口也有望延续目前态势。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