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约占全国万分之六的面积,百分之二的人口,吸引了超过十分之一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约6万家。”
在12月28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用一串数据展现了上海在吸引外资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他提出,目前上海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已经超过2700亿美元,“在此过程中,我们用了约25年的时间突破500亿美元,用了约6年的时间突破1000亿美元,而1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2500亿美元的突破均仅用了3年时间”。
与此同时,上海的引资能级不断提升。据华源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上海率先提出吸引财富500强和跨国公司总部机构的战略设想,并于2002年率先出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政策,目前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67家,其中财富500强企业落户地区总部112家,是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城市。
开创全国先河
在外资工作上,上海开创了诸多先河。
不管是设立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设立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在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率先实现了“零的突破”。
华源举例说,上海实现了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整车制造厂(上海大众汽车)、第一家中外合资通信企业(上海贝尔)等多项“全国第一”。特别是2013年全国第一家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设立,进一步引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自贸试验区在融资租赁、商贸、建筑、国际船舶管理、增值电信、旅行社、演出经纪等行业开放取得明显成效。
在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上,上海同样起到了表率作用。
于上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一个窗口、一个图章、一个机构”和“一站式服务”的外资管理理念的上海,持续向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其中,制定发布全国首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自贸试验区特别管理措施由2013年版的190条缩减到2020年版的30条,均大幅提升了外资准入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今年有望首次突破200亿美元
华源表示,“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外资发展极为重要的五年,吸收外资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开放步伐显著加快,投资环境显著改善。五年间,上海实际吸收外资超过920亿美元,约占历年累计吸收外资的1/3。
“特别是今年以来,上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外资工作,实现了‘逆势飞扬’。”华源说,预计今年全年实际吸收外资将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努力为外资提供融通共赢生态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也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华源表示,外资创造了上海市超过1/4的GDP、 1/3的税收, 2/3左右货物进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1/5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外资占比不断攀升,为上海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还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数据显示,外资在上海累计设立研发中心479家,而上海市一半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来自外商投资企业。
实施“总部增能行动”
下一步,华源表示,上海将主动对接RCEP,同时瞄准更高水平的CPTPP,加快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抓住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加快建设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机遇,积极推动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投资、资产管理、信用评级等金融领域率先开放,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医疗、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领域扩大开放,并主动争取国家其他扩大开放政策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
除此之外,上海还将着眼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吸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附加值服务业来沪投资。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创新资金管理、境外融资、数据流动、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功能性政策,打破人才、创新资源等要素跨境流动瓶颈障碍,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亚太总部、全球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进一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最后,上海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贴近投资者和企业需求,探索实施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推进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拓展,同时,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力推进以“一网通办”为重要标志的“放管服”改革等。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