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坐拥着“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而如今,在成都“开窗见雪山”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据观山爱好者统计,仅在2020年上半年,成都看雪山次数已接近40次,让诗句变成肉眼可见的真实。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今年以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天府绿道650公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天府绿道和城市公园新增消费场景 300余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大美形态正在日益展现。
塑造新经济应用场景
城市绿道增添更多智慧元素
2018年,成都市开启了公园城市的建设元年。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引领下,成都正以高起点规划建设天府绿道。如今,绿道已成为市民休憩的新场所,成为游客争先打卡的城市新名片,企业也在绿道中寻觅应用的新场景。
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规划总长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已累计建成3689公里,串联起成都各个生态公园、湿地、生态区和生活圈,让出门见绿成为生活常态;新增绿地面积3885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93%,江滩公园、新桥社区、夜游锦江等场景品牌陆续呈现;五岔子大桥、城市之眼、香香巷等网红打卡点位频频亮相,实现了公园形态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宜居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要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释放出公园城市的内在潜力,关键在于场景营造,为此,成都不断做出探索,并走在了前列。越来越多的活动、赛事正释放出天府绿道的活力,“绿道+场景营造”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
今年10月,2020成都天府绿道杯王者荣耀公园城市赛在桂溪生态公园举行,“活动既为成都的电竞爱好者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也为绿道公园营造新场景、增加新业态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探索。”成都天府绿道文化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样在今年10月,成都市公园建设管理局与腾讯云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公园城市智慧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据介绍,双方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智慧绿道作为公园城市智慧化管理的范本,是新经济应用场景的最佳实践。”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瑛表示。
“未来通过构建成都市公园城市智慧大脑,让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智慧化发展,共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成都样本。”腾讯研究院副院长舒展表示。
美好记忆持续更新
场景营造让老街焕发新活力
青砖白瓦的川西民居藏于百年老街内,借助特色街区和街巷整治改造,一些老旧街巷和公园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近日,华兴街特色街区一期街区风貌改造已经完成,改造后,华兴街建筑风貌以青灰为主色调,红色、绿色点缀其间,呈现出中西结合的传统商铺风貌特征,街区风貌延续了传统的川西铺面风格特色,融入邮政大厦的西式建筑风格元素。
“以推门就是美好生活为目标,我们正大力实施‘十百千’场景示范工程,树立12类示范应用场景。”锦江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启动场景营造行动计划,锦江区着力营造以发展都市产业为核心的生产场景,以美好体验为特征的生活场景,以公园城市为形态的生态场景,引领生活体验高品质提升,推动公共空间与自然生态相融合。
除了老街巷以外,一些承载着成都市民美好回忆的老公园也在不断脱胎换骨。今年8月,人民公园启动了拆围增景景观提升(二期)项目,通过营造花境,梳理林下空间,重塑驳岸景观等措施,让开放的绿地空间与公园内部相互交互。
根据《公园城市示范场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工作方案》,成都市将通过持续推进“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全域公园品质。大运会前,成都将实现环线100公里一级绿道贯通,85公里绕城高速两侧透景透绿,完成熊猫基地改扩建项目建设。
同时,推进社区绿道“串街链户”,今年以来,成都加快实施“绿道+”、“公园+”策略,加快培育6大公园场景,目前已建成1000条“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新增科普点位30个,构建起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让市民实现触手可得便利的同时,也传递了城市的温暖。
厚植城市生态本底
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将宜人宜业宜居作为城市持久的竞争力,成都按下公园城市建设的“快进键”。
“十三五”时期,以绿色发展理念塑造的公园城市新形态日益完善。近年来,成都市持续深入全域增绿增景行动,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锦城公园、锦江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
目前,成都已初步形成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五级城市绿化体系,构建完整绿色空间。在“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思路下,更多可进入可参与的景区和景观正在持续增加。
“十三五”时期,成都通过构建大尺度生态廊道和碧水景观体系,推动实现城市与自然指状交融、无界生长。推进大规模增绿增景和价值转化,实现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建设人本化慢行系统和城市空间,加快构建人气集聚、出行高效、方便快捷的友好社区和生活空间。
在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胡斌谈到了对于公园城市体系的规划和布局,提出要形成全域的公园城市的公园体系以及公园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此外,在乡村区域,将按照郊野公园体系进行规划建设,重视大地景观塑造和生态系统性修复,让历史乡村记忆和历史文化传承下来。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涵养生态、美化生活,塑造蓝绿交织城园相融的城市形态,夯实承载幸福美好生活的生态本底,促进城市自然有序生长。”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局长杨小广表示,2021年,成都将实施“四五六”行动计划,即以“四度惠民”“五绿润城”“六新引领”为抓手,加快推动幸福美好生活工程,让城市更有温度、市民更有感受。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