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0 中国数字经济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2020年,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年,百年一遇的疫情突然暴发,社会流动性受到明显限制。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复苏的前景不确定性增加。然而,危中有机,疫情给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

  从线上买菜、线上零售到直播电商,从在线教育到远程医疗,从视频会议、远程办公到“无人经济”……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同时,由数字技术构建的新产业生态,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活力,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作用。

  数字技术与实体融合愈加紧密

  在疫情的催化下,今年以来,数字技术正在深入实体领域,对助力社会恢复生产生活和经济转型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

  疫情期间,数字技术不仅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作用,在患者的诊疗、疫情、地图、人群追踪和分类管理等方面充分得到运用,还广泛地渗透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汽车、医疗、电商和文旅等行业积极上云,使得“宅家抗疫”只是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却并没有减少人们接受医疗、教育、继续工作的机会。

  不仅如此,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交织并进,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融合应用,实现了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也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创新。

  复工复产后,5G发展按下“快进键”,应用加速孵化,涌现一大批5G垂直行业应用的标杆。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面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中央高屋建瓴,于今年3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5月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加快新基建建设”。此后,各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都偏重于新基建项目。

  在疫情和“新基建”战略的双重加码下,以5G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浪潮奔涌。

  截至10月底,我国已经建成了超70万座5G基站,其中,今年新增5G基站约58万个,推动5G基站共建共享33万个,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已实现5G网络覆盖。用户数量增长较快,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2亿。

  另据赛迪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约为7.4万个,大概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到227万架,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柜总数将达约329万架;截至2020年7月,我国已申请IPv6地址资源总量达到50209块(/32),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超过半数的网络已经完成IPv6改造。

  后疫情时代的强力引擎

  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快速落地,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在GDP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将突破40万亿元大关。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不仅在抗疫情、保民生、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带动各行业“逆势”增长。前三季度,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的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非常旺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新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

  此外,数字经济也让我们看到其对打通国内大循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意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了0.7%,而同期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6万亿,同比增长6.5%,数字经济贡献了近九成。

  展望2021年,科技创新和“双循环”已成为中国未来一年经济工作的主线,数字经济将会继续加速发展。据预测,2020年至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新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0年第四季度例会。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