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梳理发现,微博、抖音、小红书、贴吧等各类公开平台均出现大量个人发布的、关于征信修复的广告,“修复征信,800-2000元价格不等”等字样格外吸引眼球。针对这一现象,有律师表示,部分公司采取恶意篡改信息、提供虚假材料等违法手段来获取银行信任,或是假扮当事人应付银行或监管部门,这一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央行征信管理局更是向记者明确指出,央行征信系统中不存在征信修复这一说法。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