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广东省商务厅(自贸办)举办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系列指数线上发布会。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自贸试验区系列指数显著提升。
其中,贸易便利化指数为107.25,同比提升7.25%;投资便利化指数达到161.6,较2014年提升61.1%;航运发展指数为113.55,同比上涨13.55%;跨境金融指数为6408.18,同比增长14.47%。此外,2019年横琴休闲旅游发展指数为71.56。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系列指数线上发布会
会上首次推出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简称《发展报告》)。《发展报告》包括招商指引及政策清单、制度创新案例和复制推广经验汇编、重点企业名录、对外交流情况以及系列指数指标体系五大部分,系统总结广东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设立以来的建设成就、改革创新以及交流合作发展成果,为所有市场主体全面了解广东自贸试验区提供详尽、完善、成体系的服务手册。
新业态企业数量同比上升8.39%
据介绍,2019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总指数为107.25,以2018年(基期)为100分计算,提升了7.25。贸易便利化指数的四项指标均有所上升,口岸效率指标得分107.59,通关环境评价得分105.31,贸易功能转型得分110.24,辐射带动效能指标得分108.19。
其中,对于贸易功能转型方面的提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奎喜表示,自贸区贸易规模和新业态企业数量的增幅相对较大,两项指标得分分别同比提高17.26和8.39,反映了自贸区贸易规模快速扩大,贸易新业态发展迅速。
据了解,前海自贸区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开展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高端航运服务等业务的企业,并开展跨境电商9610出口、1210零售出口、1210海外仓出口三种模式的跨境电商出口退货试点。另外,珠海跨境电商综试区全面开通保税进口(1210)业务,助力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行业快速发展。
卓志跨境供应链总裁李岩接受南都科创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表面物流仓库的背后,是结合了自贸区的各种政策以及创新模式打造的新型服务贸易项目。“比如南沙自贸区首创的全球质量溯源体系,这些政策创新实际上为我们能够更多参与到全球化的服务贸易当中提供了保障。”
肖奎喜表示,在辐射带动效能方面,自贸区制度创新数量指标提升13.3,反映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辐射带动效能正逐步显现。为了更大程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肖奎喜提出了五点政策建议:继续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大力改善通关环境;支持新型贸易业态集聚发展;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能;深化通关创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通关便利化。
投资便利化带动,新创企业数量三年增长近五成
据介绍,2019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指数达到161.6,较2014年(基期)提升了61.1%,投资便利化指数的四个一级指标均显著提升。在新创企业方面,2019年度新开企业数量较2016年增长近50%。
今年1月至11月,广东自贸试验区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广东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2.7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829家,实际利用外资66.82亿美元,约占全省30%;税收收入970.02亿元,同比增长28.4%。
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实有企业30多万家,其中,8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设立企业404家;全区累计入驻金融企业约6万家,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企业高地”和总部经济集聚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创新金融和类金融企业集聚地。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