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中国央行日前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表示,今年要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完善风险防范处置长效机制,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

  央行网站周三刊登的会议新闻稿并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

  “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央行称。

  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方面,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分步推动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坚决落实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

  “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深化征信在数字金融和经济治理中的应用。”央行称。

  同时,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牵头制定债券市场发展规划,健全多渠道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推动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框架,加大对债券市场逃废债、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住房租赁政策体系。

  上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央行工作会议并指出,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集约高效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维护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央行称。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著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制度;促进本外币、离岸在岸市场的良性协调发展。

  此外,要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改革是关键一环。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新一轮农村改革即将启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