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以来,在核心子公司国盛证券被接管之后,国盛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盛金控”,002670.SZ)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三季报因高管内部存争议现“模拟数据”,后因解聘对三季报持保留意见的财务总监兼董秘,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和法院传票。
就相关问题《投资者网》致函国盛金控,但公司方面未予回复。
“并表之争”相持不下
通过整理各券商三季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在A股上市的40家券商营收同比增长28.8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25%。多数券商实现大丰收,而同期国盛金控归母净利润为亏损7992万元,相对于2019年同期净利润9258万元,反差巨大。
另外,2018年至2020年三季度,国盛金控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43亿元、-1.14亿元、-8176.9万元,连续三年均呈亏损状态。《投资者网》致函国盛金控询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同样也未收到回复。
“罕见”的是,国盛金控的三季报全文出现了一组“模拟数据”:假定接管事件导致国盛证券自2020年8月1日起不纳入合并范围,并对国盛证券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则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8522万元。
“模拟数据”的出现,起源于国盛金控旗下核心子公司国盛证券和国盛期货因“隐瞒实际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自2020年7月17日起,被证监会接管。对于接管后的国盛证券是否应并表入国盛金控,时任董秘、董事及财务总监赵岑与公司意见不一致。
争议的焦点是接管后国盛金控对国盛证券是否仍有控制权,赵岑以“控制权三要素”判断,结论是“接管导致公司失去对国盛证券的控制”,所以其财报不应并表,而公司持相反意见。
公司内部管理层就财报并表问题出现分歧,常规做法是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然而截至去年10月14日《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发布前,国盛金控尚未就接管事件是否导致变更合并范围及是否导致变更对国盛证券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咨询外部审计机构。
《投资者网》曾致函国盛金控,询问公司是否有计划聘请第三方解决并表引起的分歧,公司方面并未做出回复。
合并报表后净利润“盈转亏”
不过,结合“模拟数据”,并表前后1.75亿的归母净利润差距引起了市场投资人士对国盛证券档期业绩的“猜测”。并表后亏损7992万元,不并表净利润8522万元,两者差额高达1.75亿元(见表1)。
国盛金控在三季报中提到,“国盛证券运营良好,2020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同比上升”。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国盛证券运营良好,净利润同比上升,那么为何并表后母公司转盈为亏?
国盛金控的三季报中给出了解释,“受合并口径改变的影响,模拟报表资产负债结构、利润和现金流量指标发生重大变化:变化后的总资产、负债和净现金流锐减,各项收支大幅减少,无法向投资人或报表使用人全面真实地展示公司核心证券业务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司业绩由亏损变为盈利,且模拟数据涉及对利润影响重大的会计估计,其在未经评估机构、审计机构确认下可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也有市场人士猜测,可能因国盛证券三季度业绩较为“惨淡”,并表后拖累了母公司净利润。
那么,究竟是国盛证券三季报净利润惨淡导致了并表后母公司亏损,还是如国盛金控所提到的“合并口径和会计估计等”的变化影响了最终结果,投资者对此存疑。
对于“运营良好的国盛证券并表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不并表反而盈利”的原因,以及国盛证券的三季度业绩究竟如何,其三季报何时发布,《投资者网》曾专门致函国盛金控,公司方面依然未予回复。
因解聘收关注函和传票
“并表之争”源于国盛证券接管后控制权的争议,却掀起了“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不过,因会计核算方式等分歧,董秘直接质疑财务报表真实性,类似事件在资本市场本就不常见,后续因解聘收关注函,以及诉诸法院更是少之又少。
《投资者网》整理了自10月并表争议开始,国盛金控的一系列大事及公告(见图1)。
自并表之争后,国盛金控在两个月内依次解除了赵岑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以及董事的职务。赵岑也在12月初,以《关于解聘公司财务总监的议案》决议效力确认纠纷为案由对国盛金控提起诉讼。
据公告,12月30日,国盛金控股东大会通过了解聘赵岑董事职位的议案,值得一提的是,近53%的中小投资者反对解聘赵岑的董事职位,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小股东手中的表决权虽小,但其表决倾向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因为他们的投票能反映最朴素的正义。”
数据显示,以2020年12月4日17.5元/股高点计算,截至2021年1月12日11点29分收盘价12.77元/股,公司股价已经跌去了28%(见图2)。不止如此,在48家券商中,国盛金控2020年前三季度的每股收益率为负,排名行业最后。
截至目前,诉讼结果尚未公布。然而据1 月 4日公告,国盛金控董事会已聘任新的财务总监。
目前,国盛金控已确定新的董秘、证代以及财务总监的人选,公司也曾以此为由回复证监会问询,似有“尘埃落定”之意。然而,作为核心资产的国盛证券被接管后,未来是否将面临整改或者重组尚待观察。在目前诸多因素不明朗的阶段,《投资者网》亦发函询问该公司有无进一步计划,抓住券商总体回暖的机会,以提振业绩,未见相关回复。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