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的第一周,“网红电商概念股”南极电商(002127.SZ)股价出现闪崩。一方面是因为南极电商卷入财务造假风波,另一方面因为品控问题引发了市场对其“卖吊牌”商业模式的质疑。
为此,南极电商1月5日迅速发公告声称拟斥资数亿元回购股份,1月12日又发出澄清公告,试图安抚市场情绪。这些动作虽然拉动南极电商股价一定程度上的反弹,但远未将“吊牌之王”带离财务造假的疑云。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南极电商财务数据仍存注水嫌疑。1月13日上午,《中国经营报》记者实地探访旋涡中的南极电商总部,公司经营未现异常。
但通过澄清公告可以看出,向投资者说明此前南极人打造的供应商、经销商、公司三位一体的NGTT商业新模式,实际上已经是供应商、经销商高度重叠的授权工厂生产吊牌的产业。
记者致电南极电商官网咨询,负责南极人在拼多多平台招商的工作人员透露,自己备货,缴纳保证金3万元等相关费用,即可获得授权在拼多多上开店。尽管南极电商方面声称其“IP授权业务均为轻资产模式,品牌价值珍贵”,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授权开店之后的品控问题并不是南极电商关注的核心问题。
“南极人的做法是在吃掉白牌市场,但问题在于南极人门槛太低,授权过于广泛,完全没有品牌价值,可以说南极人现在做的事,后来者也完全可以做,且有赶超南极人的机会。”电商行业专家李成东向记者表示。
扩张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南极人成立于1998年,原为保暖内衣公司,在2008年,南极人开始涉足电商并转型。2014年,南极电商出售了旗下全资化纤及印染业务;2015年,彻底剥离了丝织品织造业务,完成了传统制造向电商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同年,南极电商成功借壳“新民科技”登陆A股。
从南极人此次公告的数据来看,除了业绩快速增长以外,其供应商以及经销商也呈现非常快速的增长。目前南极人的产品涉及家纺、布艺、男装、女装、内衣、鞋品、婴儿用品、生活小电器、户外等多个方面。
在2012年,南极人提出了“NGTT商业新模式”,按照其对外的解释,以南极人公司为平台,让供应商、经销商、公司三位一体,搭建成一个电商平台模式。
一位自称可以开通南极人品牌授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通南极人的官方授权主要为两部分费用:先缴纳一笔授权费,南极人会对工厂进行认证和备案,合同与授权费为每年签订,且需要工厂提供自己的销售数据;除此之外,主要缴纳的就是吊牌费,且吊牌费是按照数量进行缴纳,例如,需要先购买5000件吊牌,然后才可以生产5000件产品,按照不同类别的产品,收取的吊牌费用也不同。”
截至2020年末,南极电商合作生产商总数为1600家,合作经销商总数为6585家,授权店铺8171家。而在2019年末,南极人合作供应商总数为1113家,合作经销商总数为4513家,授权店铺5800家。
2018年媒体曾披露南极人、恒源祥、北极绒“不负责生产,只负责卖牌”,“由于南极人、北极绒、俞兆林都是自己组货,基本上不存在品控,品牌方会要求授权工厂提供产品的质检合格证,而这些质检合格证淘宝上花费100元就可以购买”。
另据其他媒体披露,在天猫平台上,恒源祥的合作工厂需要缴纳100万元保证金,南极电商却只需缴纳10万元。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