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上午11点,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杭州地铁7号线首通段及杭州富阳城际铁路同时投入载客运营,一日同城四线同时开通,开创了轨道交通信号行业同一企业同一天在同一城市开通线路条数的行业记录。
作为国内领先的以自主信号系统为核心的全球轨道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合科技”)承建了此次四线全部的信号系统以及1号线三期、6号线一期和杭富线的AFC(自动售检票)系统,为这一纪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支撑。
据悉,2020年下半年众合科技智慧交通业务信号系统累计中标1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58%。自战略升级以来,众合科技通过以专业工业芯片为引导力,工业互联网为纽带,通过高端智造到场景应用的垂直交互整合,推动产品与技术的创新融合和应用,着力构建半导体与智慧交通互促共进的生态圈。
战略升级动作频频
改善现金流主业更聚焦
2020年8月,众合科技发布公告,将其原有的“智慧交通+节能环保”双轮驱动战略优化升级为“智慧交通+泛半导体”紧密型经营发展战略。
而早在一年前,众合科技引入国资上海申能能创时其战略升级就已初见端倪。2019年9月,众合科技与上海申能能创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分三阶段转让其污水处理平台公司达康环境90%的股权。截至目前,双方第二阶段交易已实施完成,众合科技累计已收到超过8亿元的现金,或将大幅减轻公司资金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众合科技仍持有达康环境20%的股份。据悉,达康环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经审计资产总额约18.78亿元,净资产约12.62亿元,2019年归母净利润约1.20亿元。由实力雄厚的国资入主掌舵,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叠加达康环境本就不俗的业绩表现,众合科技此前提及的达康环境争取2023年上市的战略目标也显得更加明朗。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战略升级和梳理出售资产外,众合科技自2020年7月23日起变更成了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员工持股后,员工积极性增强,公司股权结构更稳定,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记者了解到,众合科技源于浙江大学,曾是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核心成员企业。在校企脱钩的政策要求背景下,与浙大校企分离后,公司处于无主状态。公司现采用类MBO模式的董事会架构,董事会由6名董事和6名独董组成,还拟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员工可自由选择成为职业经理人或者是合伙人。
业务板块相辅相成
半导体业务进入扩张期
在梳理、出售了节能环保产业资产后,众合科技形成了智慧交通和泛半导体双主业格局。其中,公司半导体业务进入了快速扩张期,为市场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自1999年上市之日起,众合科技一直在半导体领域有所布局和发展,全资子公司浙江海纳脱胎于浙江大学半导体厂,经过20多年发展至今,已实现了在半导体材料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品牌积淀。凭借在半导体行业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优秀的品牌形象,浙江海纳定位于成为中小尺寸高端产品国内龙头企业,为众合科技布局泛半导体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资源储备优势支持。
有数据显示,半导体硅片业务的毛利率快速增长,对比2016年,2019年增长了79.66%。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硅片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加上众合科技在硅片业务的加码,半导体硅片业务未来或将为众合科技贡献客观的利润。
众合科技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在轨道交通等应用领域深耕多年,具有集成能力优势,这使我们比其他单纯半导体制造公司更了解终端应用场景和客户的需求痛点,也加深了我们对特定领域的半导体生产制造的理解。”
该负责人还提到,近年来,许多半导体企业纷纷上市登陆资本市场,也激发了众合科技在半导体业务上的斗志。“从前公司产业板块较为繁杂,没有太多精力去扶植半导体业务。现在战略整合升级后,我们未来将重点聚焦扶植半导体业务板块,将其边界扩展延伸至整个泛半导体产业链底层关键核心技术。”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