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饶贤君 后疫情时代下,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健康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房地产开发商、美好空间打造者的角度,如何定义健康、安全的美好空间?
2021年1月22日,经观传媒、经济观察报主办的美好空间盛典,邀请金辉集团设计研发管理中心助理总经理杨琦、远洋集团设计研究院建筑·健康研究中心负责人杨毅、华润置地京北事业部设计总监胡宗炜齐聚美好空间论坛,与经济观察报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李晓丹共话新时代下的美好空间标准及未来发展。
李晓丹:疫情之后,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与日俱增,请三位嘉宾聊一聊,健康住宅现在有没有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
杨琦:我觉得首先我们的命题叫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会让人们觉得很焦虑,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之后,我们希望得到治愈,所以说在住宅本身做了很多研究,包括在整个产品系列的打造上,现在的设计理念叫有颜值、爱生活、多活力,是针对后疫情时代去发声的。
重点说说户外,由于疫情的原因会有大量的时间居家,整个空间环境能提供什么呢?在金辉集团内部,室外空间体系分三大类:第一叫有序有仪,尊贵地感受到回家的感受,从入大门一直到入户门;第二个链条叫共融共暖,就是为了温暖大家,我们打造了童趣酷乐园、乐融会客厅、康养乐天地,满足孩子、大人、老人的不同需求;第三大链条是乐活乐享,包括智能慢跑道乐氧能量环。
通过这一系列室外空间,把人从屋里拉到屋外,从手机端解放,让人到室外接触大自然,接触环境。金辉的口号是用心建好房,让家更美好,听起来很朴实,很朴素,但是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一切更美好。
杨毅:其实疫情后,各行各业都对居住空间有了很多思考,远洋集团很早就在推进健康建筑这项工作,在健康建筑上有一些相关的积累。
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快速反应,在五年的健康研究基础上,针对疫情期卫生部门发布的相关防疫措施、病毒防治条件,与现行的设计、配置、运营做了有效的结合。
主要是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规划阶段,在园区住宅的室外活动区、室内公共空间,系统性地形成了健康实施标准,并在实施过程中打造了既能起到战时防疫,又能保证居住特性的经济合理性的住宅产品。
第二,针对疫情的一些影响,进出、活动空间、户内环境、外围服务等,我们形成了一些改变,针对目前的健康需求和病毒长期并存的情况,沉淀和固化了一些能起到短期应急,又可以中长期提升健康居住标准和舒适度的措施和配置,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第三,目前看,疫情还会持续反复,我们住宅的设计,也要关注长期策略的变化,远洋的想法是希望能把被动防御变成主动进攻,希望能通过一些相关硬件,包含设计标准、设备设施、材料选择、工艺等形成的硬件空间,和软性的服务形成有效结合,对住户形成有效的生活方式引导,来最终提升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从而更有效地抗击疾病和病毒的困扰。
胡宗炜:去年疫情贯穿我们生活的始终,我们觉得后疫情时代对人们生活有三个重要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更卫生的生活环境,室内的居住空间,包括清新的空气、干净的生活用水、洁污空间的区分要求,都会更加严格。通过新风机、除菌设备,去除掉PM2.5空气中的颗粒污染,同时也对细菌进行有效去除;对生活用水,通过前置过滤和末端净水设施进行有效的洁净;在玄关区,电梯前厅有洁污空间区分,对可能带有污染的衣物和鞋进行室内空间的洁污区分; 厨房区设置抗菌墙面,有效阻止细菌发酵,保证整个厨房区和生活区更加洁净。
其次是安全,我们希望让人们在更安全的社区里更加放心的生活,未来的社区会打造全时段无死角的监控覆盖,通过手机APP的设置,包括人脸识别、自动呼梯等,实现从进入社区开始,业主归家过程中无接触的动线,包括在儿童活动区设置天使之眼全程保护,老人居家设置一键联动物业装置,确保不同用户群体的安全。
最后是引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室内设置恒温恒静系统,通过全屋智能温控装置,形成空调、新风、地暖联动,打造恒温宜居的空间;空气监测装置会实时监控每个居室空气质量,随时自动打开新风机,引入新鲜室外空气;打造隔音降噪系统,营造居室安静空间。用多方面努力,营造出未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李晓丹:建筑与创新也是密切相关的,可以看到近些年来在新的材料艺术,特别是建筑工艺上有了很多突破和创新,请三位嘉宾一起聊一聊,怎么通过材料、工艺的创新来提升我们房屋的品质,并最终提升人的居住舒适感和幸福感。
杨琦:从建筑学本身的角度来讲,这么多年变化很明显也很快,风格化的建筑形式和非风格化的更现代的建筑风格形式的特异性越来越多。例如我们江山明珠这个项目,最终立面呈现上采取了大面积的石材、涂料和一些玻璃幕墙结合的形式,因为我们这个区域里面又有高层,又有低密的洋房,又有一些很特殊的小高层,客群群体比较特殊,建筑材料能体现出来的特点就会给每部分人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说低密度的这部分,我们希望石材感更重,在工艺工法上显得更厚实,但是如果说高层人群上,偏向年轻人群更多,所以说它的呈现形式可能更立体,更现代,更贴合现代年轻人的心理喜好和诉求,所以说在这些方面我们既考虑到节能,又考虑到材料,更考虑到客户各方面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杨毅:我更想从实用性上来聊一聊这个话题。我个人比较推崇目前推广相对来说比较好的装配式技术,装配式是相关的结构部件通过工厂化的预制,在现场形成装配的建筑。
它有很多的优点,都可以从应用性上来给住户带到很大的优势,首先这种预制式的生产不受天气和自然环境影响,工期更为可控,生产效率远高于传统的手工作业,所以这种高效就可以大大减少用户等待期房的时间。
再就是精度,装配式的住宅达到厘米级,有利于后续工艺的实施。
最后是质量可控,地产行业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质量和效果都提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客户投诉现象,针对一些部品部件、传统土建的问题,裂缝或者是地面不平导致的二次装修的问题,但是通过装配式,工厂内部就可以控制到这些相关预制品的生产,从质量端的控制就可以得到有效地保证。
从健康角度,我们在结构装配式后采取人工装修的工艺,就能保证材料大幅节约,大大减少有害物释放,从这方面来说,个人还是比较推崇于装配式技术和建筑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胡宗炜:这两年特别是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建筑施工方式、工艺手法、材料等都有很大的提升,举个例子来讲,现在北京市要求我们在新建的房屋当中利用产业化的形式,在工厂里面把楼体和墙板得做完,预制墙板后到现场进行加工,工厂里面每个构件的品质都能得到保证,避免在施工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另外对整个建筑的工艺要求更加精确,现在我们这种预制楼板可能要精确到厘米级。
北京市今年开始要强推被动式住宅了,被动式住宅就是说在最大限度的情况下减少房屋能耗,因为房屋能耗是整个城市里面能源消耗非常大的一点,有大量燃气、电的使用,被动式对外墙的隔热系数、门窗的隔热系数都更严格了。未来城市的被动式住宅一旦推广开,在冬天对自然能源的消耗会达到最低的限度,同时又能保证宜居体验。
李晓丹:进入到最后一个话题,这两年在居住行业里面做数字化转型已经是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疫情之后数字化的转型不断加速,也想请三位嘉宾聊一聊,在居住这个行业,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杨琦:之前说的是着眼于现在,现在要看到未来。关于人工智能这部分的内容是不可忽略也不可抵挡的,金辉集团内部也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是一个智慧的家、智慧的社区。
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各种各样的角度去分析我们的社区会变成什么样子。
从整个智能人防,我们希望构建六个系统,包括五重安防系统,加持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社区内部实现陌生人识别、人行轨道跟踪,比如说如果有车占用了消防车道,可以及时发出预警,老人和儿童触及了一些安全红线,也有一些迅速的预警措施,这些都是关怀到整个社区内部一些具体客户使用希望改变的部分。
另外是社群,社群的原则是将来有很多圈层化,圈层化的人也需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设备设施做一些基础的支撑,比如说物业系统做分类,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找到一些科学的社群区分。
还有一些很简单的小事,我们会有一些类似于小米的语音呼唤系统,我们叫你好小瑞,智能化,数字化的浪潮是不可抵挡的,而且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我们也顺应潮流,顺应客户的需求,顺应整个社区和社群将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很多设备的研究,事实证明这些东西特别受用,而且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现在有很多研究可能还停留在表面,但是我相信一定会越做越好,越来越美好。
杨毅:这个话题的确是一个对未来的畅想,从科技和数字来讲,我们也是理解为两方面,一方面可能是我们基于数字化,可以对住宅,对建筑,对相应的一些受众可以产生的一些效果和功能,如何把它进行量化,效果化,来融入到我们的住宅设计和运维过程中。再一个是如何借助好数字化的相应的一些成果,来有效地衔接一些新的科技技术,有效地在我们社区和住宅设计中更好地呈现出来。
远洋集团一直把健康作为产品的基因和属性,也是我们唯一的一个产品的标签,结合了环境和政策上的要求,力求把健康真正地融入到相关工作中去,所以从这几块去看的时候,我们在做一些结合这两块的尝试。
我们做了几件事,包括我们正在进行的试验型人居实验室,会基于大数据和黑科技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的测试,基于数字化的先进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落实健康究竟跟个体的关系和环境、和设计的相关关系是什么。
更有效地把技术和未来的一些思路融合,真正有效落地,真正对建筑空间里的居住者产生真正正向的健康影响,最终打造美好空间,健康的生活。
胡宗炜:这一点是这两年很多房地产都非常注重的一点,在房地产这块,现状还是比较繁杂,大家现在还是只要有资源都会拿过来,放在我们这里,但是实际上没有经过系统优化。哪些是更加能够符合生活当中所需要的,能够给生活带来便利性、舒适性的科技,会经历由简到繁到简的过程。
第一个简是智能化的早期,那会没有很多高科技的植入,可能小夜灯就是最简单的智能化了,随着科技的爆发,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信息化融入到平台中来,这是繁,但内容多了就需要整合,这个过程当中要经历筛选,找到最符合我们生活所需的内容。最后一个化简,就是在实际生活使用当中一定要做到最简便的使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融入到一起,最终在输出端还是符合最简单的使用需求。
像我们项目现在也在引入全屋的智能化,也是我们针对人每一个时间段行为模式的思考,哪些功能是我们认为更符合生活所需的,就可以在这个阶段植入进来,哪些还并不完善或者暂时属于可有可无的,就简化调。我们会模拟人们一天的生活情境来打造智能化,比如说从早上唤醒你的音乐、自动窗帘的打开,上班通过智能摄像头观察屋内的宠物或者是老人生活状态,晚上回家前自动把室温设置成宜居状态,吃完饭之后智能灯光系统营造出晚上舒适的灯光氛围,未来可能会针对人们的活动方式进行更智能化的贴合打造,这是我关于科技和智能化的一些思考。也希望随着行业发展,科技进步,未来有更多的智能科技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安心。
(责任编辑:冉笑宇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