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十四五” 国家更强、人民更富

  3月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各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午各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超过7万字、厚达142页的草案文本中的新提法、新部署、新指标,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与大量解读。

  从去年10月底,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提出建议,到今年两会相关规划纲要草案出炉,未来五年的愿景、路径已越来越清晰。

  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如何科学确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切近目标的关系;如何实现超前预判、精准谋划;如何协调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提升国家能力与增进民众福祉之间找到均衡……这些都是国之大事,需要顶层设计层面的绸缪。

  在历史性地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目标后,中国正开启第二个百年新航程。按照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未来30年,中国的国家发展征程被分为两个战略阶段:到2035 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有着特殊的意义。

  作为指导今后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直面关键问题,明确提出了应对方略,既一如既往列出明确的方向与目标,也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主线贯穿全文。

  比如,相较于“十三五”规划设定了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高于6.5%),“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并未提具体的增长速度指标,代之以全方位的发展目标。具体而言,设置了8个约束性指标,其中7个集中在“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方面,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则是首次列入五年规划主要指标。

  这意味着,探路性的“十四五”规划更具灵活性,为应对不确定性预留了空间,也体现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系统性发展思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已锚定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航向。“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无论是明确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还是提出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都体现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还更加关注均衡发展的问题。从宏观层面讲,中国各地区、各领域之间的不平衡是现实,也是未来迫切需要突破的挑战。过去8年多的脱贫攻坚战,就是着眼于此。如今,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接下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缩减各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并实现共同富裕,也是需要正视的现实课题。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有20项,涉及民生福祉的有7项。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相比,还新增“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指标;加上单列一章关注应对人口老龄化等,这也凸显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改善民生取向。

  这是未来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也是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奋进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更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强国。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景如此切近。“十四五”已启航,我们真诚地相信,未来五年,我国社会发展优势会更明显,社会治理会更多共享,公共服务会更有保障,民生福祉会更明显地提升——一句话概括就是,国家更强,人民更富。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闫衍5日在“2021年度亚布力金融论坛”发言中提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经济经历了大幅震荡和复苏的过程,疫情后经济修复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