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近日发布的《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青岛市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十三五”以来,青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打好乡村产业、生态、组织、人才、文化、改革等六大攻坚战,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乡村振兴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青岛力量。
随着青岛进入“两会时间”,记者发现,不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在建言献策中关注到乡村振兴这一领域。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市人大代表、馨和家园社区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人赵瑞芬认为:“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为乡村发展明确了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但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制约因素,缺少建设用地指标、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束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赵瑞芬建议,一方面,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向乡镇倾斜,尤其是西部偏远比较贫困乡镇,用于引进、保障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传统种植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
展给与鼓励扶持政策,加快产业发展壮大。
“希望美丽乡村不只是村容村貌发生变化,更主要的是能给乡村带来好处,给农民带来实惠,不光有产业,还得有市场。乡村环境美、农民有活干、有钱挣、有地方消费。”
促进乡村振兴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市人大代表、青岛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赫旭直言,近几年,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先后在全市农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治理、农村改厕等,广大农民的村居环境不断改善。但是,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青岛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还有不小差距。
赫旭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薄弱,治理水平总体不高;二是农村污水治理规划编制有难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技术、资金、运维、监管等方面,受农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程度、污水处理规模等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三是已建成的处理设施管护不到位,污水处理站不正常运行问题依然存在。因监管、运维单位职责不明确,运维经费得不到保障,设施维护不到位,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缺人、缺钱”的短板。
对此,赫旭建议,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行动方案。充分考虑青岛市已有工作基础,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治理方式、区域布局、建设时序、资金保障等,明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务必参照国家“十四五”治理规划目标任务,区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提升农村污水治理水平,科学制定污水治理方案,分步、有序实施农村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和改造工程,逐步实现农村污水全收集和全处理,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按照“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先易后难、全面覆盖”的导向,综合现阶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投入能力,合理确定治理目标任务和推进时序,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优先治理重点村庄,对生态敏感区村庄、试点示范区村庄、“农整”村庄、城镇周边村庄、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扎实有序推进治理工作。
三是坚持宣贯引导,充分激发农民参与污水治理的内生动力。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自觉行动,培养形成维护村居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投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营造人人关心爱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社会氛围。
推动青岛市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都市农业是一种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它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必然要求,是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于产业振兴视角,市政协委员臧彩欣提出了青岛市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她认为,一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设立智慧农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智慧农业的基地建设,帮助涉农企业采购智慧农业信息化设备、智慧农业机械设备、智慧农业园区设备、智慧农业灌溉设备等物资,大幅度降低智慧农业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向从事智慧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免费的数据,为广大的涉农企业服务。
二是大力发展出口农业。建议我市继续大力推进出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动出口农业从单一产业向多功能和全链条产业转变,让众多农民享受出口带来的红利。大力推动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包括蔬菜、水果、肉制品和禽蛋类的出口。大力发展青岛西海岸智慧农业示范区、胶州高效农业示范区、即墨农业核心区、平度农业出口示范区和莱西农产品出口加工区等核心出口区带动作用,加强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规模化经营。要大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不仅要着眼于日韩市场,更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同时建议对从事出口农业的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出口企业提供专项资金,给予优惠利率的出口信贷支持,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
三是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政府要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质量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产品品牌附加值。大力发展名牌农产品,包括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和知名农产品品牌,如北宅樱桃、马家沟芹菜等知名品牌。建议增设农产品品牌培育资金,专门用于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推广,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特别是对知名的区域性农产品品牌要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将其打造成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知名品牌。
四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充分利用在农业领域的资金、技术、人才、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以粮食、水果和蔬菜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绿色农业示范区。大力减少农药的投放量,提高农药使用效率,积极推进有机肥的推广使用,加快推进禽畜粪便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用薄膜污染的综合防治,加大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力度,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资金奖励的形式对农业企业和农户进行补贴,以提高回收率。
五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出台相关的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社会资本和企业资本流向休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田园农耕类乡村旅游产品,开展农耕体验、农村科普、生态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让消费者体验到乡村旅游的魅力。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