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近年来,四川省古蔺县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必须遵循的“纲”和“本”,持续大力实施“强基铸魂”党建工程,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2020年,古蔺县如期实现贫困村、贫困人口“清零”,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高质量通过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和脱贫攻坚国家普查,获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勤学习强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陈宇是县委组织部派驻永乐镇西华村的第一书记,自2015年县委组织部对口帮扶西华村以来,驻村工作队会同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促发展”总体思路,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短短几年时间,西华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实现了水、电、路三通;通过“支部+公司+产业大户+农户+贫困户”抱团取暖发展模式,特色种养殖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同时,磨刀溪休闲度假村等乡村旅游景点的打造,让群众增收渠道拓宽,“钱袋子”越来越鼓。
一直以来,古蔺县坚持把政治建设贯穿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让党旗飘起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开发民力,激发干部群众决胜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严选才重育人锻造精干队伍
在太平古镇的长征街上,父亲是红军的胡敬华老人会向前来培训的学员讲述红军的廉洁故事。
古镇一旁的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校区党旗飘扬,东新镇全体党员干部在这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黄启明说,在党的人才队伍建设中,“育人”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关键,像这样过来集中接受主题教育的党员干部,一天里有好几批。
今年以来,古蔺县坚持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经常性党性教育作为“两个重要抓手”,统筹开展“酒城讲坛·郎乡大讲堂”等专题讲座40场,推动基层党组织利用“酒城先锋”智慧党建平台开展“三会一课”,覆盖党员2.5万人次。
此外,古蔺县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注重外引“凤凰”、内育“栋梁”,建立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安家落户的政策和生活环境,分类建立人才考评体系,探索“人才+项目”模式,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力求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升学历降年龄夯实基层基础
“要求年龄在45岁以下,学历大专以上。”观文镇建设村经过层层选拔,34岁的产业致富带头人陈清成为建设村今年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人选。
在今年的村社换届过程中,古蔺县积极稳妥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严格村(社区)“两委”任职资格,创新“两张清单、三级联审、五步考察”机制,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党组织书记有望100%实现“一肩挑”,常职干部学历100%达到大专(含在读)以上。县巡回督导组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偏差,确保换届选举顺利进行、风清气正。
截至12月28日,全县285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全面完成。换届完成后,古蔺县村(社区)“两委”年龄下降,文化提升,班子结构全面优化。截至目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2.9岁,比上一届下降3.6岁;党组织班子成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74人(含在读),比上届提高70%。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基层一线。古蔺县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着力夯实抓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基层基础。
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时期,古蔺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闯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苦干实干,确保在蔺州大地脱贫奔康的“快车道”上,党旗高高飘扬。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