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第一股?推想医疗拟港股上市
周廷复
2021-08-27 11:01:39
2021年年初以来,国内医疗AI企业集体奔赴资本市场,近日,AI医疗上市潮中又添新成员。
8月20日,据港交所披露,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推想医疗”)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高盛、瑞银集团及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成立于2016年的推想医疗,是一家AI医疗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部署全院级AI医疗产品,服务医院内多科室医生,实现疾病的筛查、诊断、干预、治疗、管理及研究。
根据招股书中披露,IPO募集所得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的持续研究与商业化,在研产品及技术的持续研究和开发,潜在战略合作,产品的持续销售及营销活动,以及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注意到,推想医疗曾计划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且研发费用较高。尽管近几年AI医疗被不少投资人看好,面对这条火热赛道,也仍需冷静思考。
几乎每一个创业者都有一个好故事,推想医疗的创始人陈宽也不例外。
高中毕业后,陈宽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金融。他的导师詹姆斯·赫克曼是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开创者,曾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4年的一天,陈宽看着窗外的密歇根湖,忽然一个念头在他的头脑出现,“我已经在学校里做了20年的作业了,我已经26岁了,还要在学校里面做作业。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用我学到的技能,用AI技术和数学模型去改变或改善一些社会现象,让数学模型带来实际的社会价值。”
“如果有心里非常想做的事情,你就应该去追逐它。”带着导师的祝福,陈宽决定从美国辍学回国创业。
当年年底,从芝加哥暂停学业的陈宽向亲戚借了一笔钱,在四川一所医院外租了一个破烂的小房间。从那时开始,他便一心投入到了影像AI的研发之中,训练出了推想第一个可用于医疗影像的AI模型。
经过近六年的发展,推想医疗凭借核心产品InferRead CT Lung和InferRead CT Pneumonia,成为了全球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在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获得监管批准的AI医疗科技公司。
自成立以来,推想医疗曾获得包括红杉中国、启明创投、襄禾资本、英诺天使基金、广发证券、元生资本、鼎晖投资、海通开元、高盛集团等多家机构的投资。
IPO前,推想医疗控股股东持股为37.84%,红杉盛德.持股为10.73%,启明持股为6.51%,襄禾苏襄持股为5.35%,鼎晖祁祥持股为4.27%;
尽管有众多明星资本加持,目前推想医疗尚未盈利并存在净亏损。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个月,公司录得收益人民币662.2万元、2770.2万元及2212.8万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4.02亿元、5.87亿元及1737万元。
销售方面,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个月,推想医疗向分销商进行的销售分别占其收入的84.1%、79.6%及71.8%。除通过分销商销售外,公司还直接向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销售其产品。
随着开发项目及临床试验增加,公司的研发费用随之走高。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个月,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900万元、6680万元、1320万元及1490万元,分别占相应期间收入的1,042.7%、241.3%、272.3%及67.2%。
2021年以来,不少AI医疗企业计划上市。3月16日,由昆仑万维创始人周亚辉创办的科亚方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6月21日,鹰瞳科技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此外,联影医疗也曾被媒体曝出上市计划。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AI医疗器械有潜力广泛应用于多种医疗范畴,包括癌症、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创伤等。AI医疗器械也被开发应用于病人诊疗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筛查、诊断、治疗、临床决策、健康管理及康复管理等。
近几年,AI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势头正猛。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8650万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3.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2.4%。预计到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中国市场规模突破两百亿。
目前,医疗影像服务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最大的子行业,推想医疗正处于这样一条细分赛道上。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行业通常以CT影像为突破口。
当前,中国CT行业影像数据爆炸增长,每年将近30%的增速,与之相对应的放射科医师的年增长速率却只有4%,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缺口。AI+CT影像识别有望弥补这一缺口,发展潜力不小。
尽管推想医疗的技术水平较为成熟,但AI产品的打磨是一个长期投入过程,设计、训练、临床、审批都需要层层把关。同时,一旦企业在临床之中遭遇失利,其损失可能难以弥补。
事实上,目前AI医疗赛道上竞争激烈,并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
推想医疗在招股书中坦言,AI医疗器械市场在中国及全球均处于新兴阶段,由于该等医疗器械的高风险性,以及使用AI技术进行医疗决策和数据分析的结果不明确,国家药监局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监管机构对AI医疗器械许可有着严格的要求。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