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一条曝光视频引爆了微博。一时间,全季酒店及其母公司华住集团(01179,HK)陷入了安全丑闻,遭到诸多媒体和网友的炮轰和质疑。
视频中,博主“fiore花花”面对镜头哭诉称,7月31日她晚间入住全季酒店上海三林路店时,一位全身赤裸的男子进入她的房间,对她进行言语骚扰。
据这位博主描述,让人震惊的是,当日凌晨2时21分开始,男子便从酒店7楼开始尝试打开每个房间的房门,直至进入她自己的房间——整个时长持续47分钟,期间全季酒店竟然并没有任何制止措施。
全季酒店一男子夜半赤身闯入住客房间这个话题很快冲上热搜。截至8月11日,这则话题共获得了14亿阅读量,讨论达38.5万,其中仅8月6日一天就有11亿的阅读次数。
除了针对该男子性骚扰当事人的指责,更多网友把矛头指向了酒店方的失职和安全隐患。根据被闯房间博主的描述,事发后,全季酒店“开始不愿意让自己查看监控”。最后,负责人曾端水果前来向她赔礼道歉。她还在视频中指出,酒店的房门无法关紧,存在极大的安全问题,给了加害者以可乘之机。
8月6日,全季酒店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酒店方面表示,将对全国所有的全季酒店进行整改和自查,并加强安保措施,如将原先2小时一次的巡查改为1小时一次,并检查所有房间的门锁,增加提醒客人锁闭房门的标识等。
8月9日,被闯房间当事人发布新视频,称其将起诉全季酒店并索赔1元,希望全季酒店及其母公司华住集团以及同类公司接受监督投诉,公示整改方案。这条新闻评论区有网友力挺该博主,表示“索赔1元表明她根本不是为了钱,她能站出来,很勇敢”。
8月10日下午,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实地探访了位于上海市三林镇的涉事酒店,发现其每层楼都亮着灯,大堂灯火通明,但前台并无工作人员值班,大堂边上的休息桌上有顾客正在交谈。携程显示,这家酒店于2019年开业,目前营业状态正常,当晚的大床房价格为360元每晚。
8月10日下午的涉事全季酒店外景
旗下酒店问题不断
这已经不是全季乃至华住集团第一次曝出类似问题。
在涉事全季酒店的携程评论区,一位曾于2020年1月入住的住客发表评论,称“服务太差,处理事情不灵活,非等事情严重了才处理”,酒店解释称“刚刚开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事件爆发后,类似吐槽蜂拥而至。比如微博网友“Floataway_”发微博写道,在晚上12点,他已经关灯睡觉,却突然有人打开门,看一眼又关门出去。他追出去问了才知道,这是酒店的顾客,说是自己记混了房间号,向前台要错了房卡。
华住旗下酒店的安全问题,还曾引起其他博主的关注。在此次“性骚扰”事件曝光一个月前的7月6日,博主“滤镜粉碎机”发布视频,曝光几家中端连锁酒店品牌的安全隐患,其中就包括全季以及同属华住的桔子酒店。
视频显示,该博主测评的全季酒店客房与其他公司共用同一层楼、同一电梯,客房无独立门禁,访客登记制度不严。并且,酒店方在没有打通旅客房间电话后,通过测评员的手机与自称是旅客的第三人了解情况后,核实了旅客身份证后四位数字信息,在对测评员进行了访客身份登记和人脸识别后,直接交出了房卡。“要是测评员并不是真正的住客的朋友,而是谎称,后果不堪设想。”该博主表示。
除了安全隐患,该博主还曾就卫生问题进行曝光。6月22日发布的视频中,测评的全季酒店出现墙面霉斑,床品有污迹,毛巾、浴巾、漱口杯换客不洗等问题。桔子酒店也出现在问题名单中,被曝马桶圈上尿渍、毛发多日不擦,换客入住也没清理。
曾涉隐私泄露
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注意到,多家官方媒体也曾报道过华住集团酒店品牌存在的各种问题。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20年7月,信用中国(山东)网站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华住旗下的汉庭星空(上海)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济南山大分公司存在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配置、设置不符合标准的违法行为,受到了济南市历城区消防救援大队的罚款。当月,华住酒店苏州人民路第一分公司也遭到了安全处罚。
2019年10月,中国经济网记者曾暗访全季酒店,在客房内使用免费WiFi功能,需要事先勾选一份华住会员相关条款的文件。根据网页提示,一旦勾选同意,华住会自动将住客手机号注册为华住会员。报道指出,华住会存在变相强制注册会员的嫌疑。
根据《华住隐私声明》,姓名、性别、身份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生日、邮箱、账号、密码以及支付时提供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等信息,都会在注册时被要求提供。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表示,“家庭住址、账号、密码等显然都不是住店必要收集的信息”,华住不仅未明示消费者“扫码入住即入会”,其收集的有关信息也违背“最少够用原则”。
在某企业信息查询网站上,有用户曾于2019年提出类似质疑
收集过多的个人信息,无疑更容易导致用户隐私被迫泄露。事实上,2018年8月,华住集团就曾爆发过一次轰动性的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当时,网络流传一张黑客出售华住酒店集团客户数据的截图,其中涉及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开房记录等众多敏感信息,大约5亿条,全部信息打包价为8比特币,并给出了测试数据。
2018年9月17日,华住集团在美国证券市场发布了“关于华住数据疑遭泄露的调查进展说明”,称目前案件已告破,在暗网上试图兜售数据的犯罪嫌疑人已经被缉拿归案,其企图之交易未果。《人民日报》就此事连发“四问”,指出企业或外包公司安全意识不足,导致系统安全体系不完善等是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
业绩艰难复苏
今年3月,华住集团发布2020年财报,受新冠疫情的正面冲击,财务数据可谓“爆雷”。2020年前三个季度,华住分别录得净亏损21.35亿元、5.48亿元、2.12亿元,全年净亏损高达22亿元,同比下降225.16%之巨。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华住去年第四季度业绩开始转正,当期净收入为31亿元,同比实现5.5个百分点的增长;利润也扭亏为盈,录得7.03亿元的净利润。当时公司还给出了比较强劲的预期,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净收入将较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8%至10%;2021年全年预期净收入将增长50%至54%。
不过,进入2021年,部分地区疫情再度复燃,防疫局势仍然严峻,华住是否能顺利达成目标仍很难说。2021年第一季度,华住实现净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5.6%,营收目标达成,但在入住率数据上,表现不容乐观。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华住业务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恢复至2019年的102%,但仍稍低于公司先前的预期。截至2021年6月30日,华住旗下酒店入住率为82.3%,同比增加13.5个百分点,但是与2019年同期的86.9%比起来,仍有接近5个百分点的差距。
每日商业报道(www.bizvcw.com)注意到,受5月、6月的广东疫情影响,华住旗下部分酒店业务就遭到了打击。7月底,西部证券发布研报称,随着德国疫苗接种逐步推进,DH酒店需求已初步复苏,7月份入住率达35%;但考虑到欧洲疫情反复及病毒突变的可能性,复苏情况仍不确定。
快速扩张存隐忧
公开资料显示,华住集团旗下酒店覆盖了所有档次的酒店类型,共有25个品牌,汉庭、海友、怡莱、全季、桔子、花间堂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属于全季旗下。2020年底,华住集团共有6789家酒店,202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7000大关。
在规模扩张上,华住的脚步从未停歇过。在酒店行业刚刚恢复元气的去年第四季度,279家酒店出现在华住的新增名单上。今年第一季度,多地区域性疫情爆发的背景下,仍有超过200家酒店开业,更有2649家酒店等待开业。
这样的增速不是由于业务惯性或是其他外因,而是华住集团管理层有意为之。2020年下半年,华住集团公开了公司的“千城万店”策略,预计到2023年底,华住将保持每年新增至少一百家门店的增长速度。
不仅总量增加,酒店品类相当齐全的华住,在每个档次的酒店上都加大了规模扩张的力度。中高端的全季和美居酒店,在2020年的门店数量分别突破了1000家和100家;而在下沉市场,华住旗下你好酒店在今年年初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品牌发布会,提出将在未来两年之内新开一千家酒店、三年三千家酒店的目标。
快速扩张战略的背后不无风险。第一个风险,主要体现在飙升的负债率上。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华住集团的资产翻了6.5倍,而负债总额却翻了11倍之多。2016年至2020年,华住集团年度负债总额分别为45.77亿元、109.53亿元、176.74亿元、454.83亿元和537.23亿元。尽管今年第一季度负债有所收窄,但数字仍超过了500亿元。资产负债率则从2016年45.8%升至2020年的78.37%,2021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达到了82.08%。
相比于规模类似的同行,今年第一季度,首旅酒店资产负债率为67.6%,锦江酒店也只有65.9%,均显著低于华住的水平。
除此之外,华住集团在扩张版图中频繁的收购,也被部分业内人士所诟病。比如,花间堂在被华住收购后,被质疑“失去了调性”。业内人士直言,“华住本身不擅长做非标准化的东西,也许未来花间堂会变得四不像”,直指华住千篇一律的模式下,品牌同质化严重、缺乏特有标签,无法满足高端酒店“一店一风格”的特性。
华住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季琦对德意志酒店的收购更是被业内看作“失败”案例。2019年11月,季琦豪掷7.2亿欧元(约合54.74亿元)砸向他心仪已久的德意志酒店集团,这场疯狂的交易曾让业内人士直呼“看不懂”。收购之后,业绩更是每况愈下。据“旅界”根据华住所发布的财报测算,2021年第一季度,德意志酒店集团净亏损为人民币3.01亿元,这也是继华住收购该酒店集团以来的连续第五个季度亏损,累积净亏损高达18.15亿人民币。
据其计算,截至2021年3月31日,华住集团总资产622亿,而德意志酒店集团的债务就约占到了华住总资产25%——这对于负债率本就高于酒店行业平均水平的华住集团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